• 27阅读
  • 0回复

“好吃街”变成跃进场 红旗公社把消费集镇改造成经济文化中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9-24
第6版()
专栏:

“好吃街”变成跃进场
红旗公社把消费集镇改造成经济文化中心
四川南充县红旗人民公社把一个简单的商业交换的潆溪场建成了公社的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这个场原来是潆溪乡人民委员会的所在地。8月20日,全乡四十六个农业社建立起人民公社以来,对这个场进行了全面改造。全场原来除机关、学校外,有一百零六户居民,其中纯经商和半经商的有五十四户,其余是农户和无固定职业的居民。场上有一个木器生产小组和一个铁器生产合作社,只能生产简单的农具、工具,连打谷机也不能制造。因之,全场从事生产的人口少,商业和消费人口多;参加农业社的农户和半农户,多半不专务农,常出去跑运输赚钱,或坐茶馆。这样一个场镇,显然不能适应人民公社建立后经济和文化进一步大发展的要求。
区、乡党组织决定把这个场改造成为人民公社农业生产服务的工业基地,建立起公社的骨干工业。党组织发动群众,大争大辩,在群众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对场上的行业、居民、房屋作了调整。把不适于留在场上当工人和多余的商贩、半商半农户、农户,以及无固定职业的居民,都搬出场外,在人民公社内作了安排。腾出的三十九幢房屋,先后建立了农具、化肥、农药、炸药、砖瓦、水泥、碾米、磨面、酿酒、糖果、人造纤维、石膏、坛罐等十四个工厂,除原有两个水电站外,又建成一个,准备再建三个,以满足工厂动力和全场及附近社员的照明需要。
工厂的建立是同进一步改造手工业同时进行的。新建的拥有一百二十多名工人的红旗农具厂,就是以木器生产小组和铁器生产合作社为基础建立的。建厂的全部资金共为二万五千元,其中由手工业社转进的资金是六千元,其余部分,主要是人民公社的投资。建厂一个月来,已生产出打谷机、木制鼓风机、红苕切片机、氯化铵、骨粉、人造纤维、砖瓦等多种产品。今年全场工业总产值将达到一百八十六万元,比全乡农业计划产值多十一万五千元。
这些骨干工厂还在设备技术方面帮助公社其他小厂,并经常派人下去帮助各生产单位修补农具、工具,从而更加密切了场镇与农村的关系。
场上的商业,如供销社、百货、糖果、烟酒、饮食、合作商店和八个服务商店都由人民公社作了统一安排,作为自己的商业部门。
经济中心的建立,也带动了文化工作的跃进。目前,场上原有的联合诊所和卫生所合并建成了一座医院,下设十个保健院和四十六个保健站,分布在公社的各生产单位。除原有一所小学,又建立职工业余初中和高小、技术学校各一所。
现在潆溪场的面貌焕然一新。过去以闲人、茶馆、酒店多而得名的“好吃街”,变成了全场工业中心区,全场80%以上的房屋都是工厂的厂房,人民公社需要的农具、工具、农药、化肥,场上应有尽有;社员需要的生活资料也能保证供应。社员们对这个场的改造,连声称赞,把它叫作跃进场。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