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一箭多雕 物尽其用 大通农民综合利用土地和劳力,生产效率大提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9-24
第6版()
专栏:

一箭多雕 物尽其用
大通农民综合利用土地和劳力,生产效率大提高
本报讯 记者杨立本报道:在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指导下,青海省大通县农民大搞“一箭多雕”,从多方面来利用土地、工具和劳力,使它们发挥最大的作用,提高生产效率。
所谓“一箭多雕”就是办一桩事情,收几样效果,花一回本钱,得几回好处。例如大通县从6月以来在田地边上共挖了五万二千多个肥料坑,这些坑所选择的位置和挖掘的形式都是从三方面的用途来考虑的:在积肥季节是肥料坑,能就地积肥,施肥时不要花很多劳力运送;在雨季是小型蓄水池,可以积水浇地;它又是水土保持工程,起着蓄水保土、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
每件工具也尽可能从多方面利用。有二百五十部双轮双铧犁在目前的收割季节被改装成割麦机,八百七十部各种步犁被改装成洋芋挖刨机。水磨旁边普遍安装了水轮机,利用水力鼓风炼铁、扬场和作为动力带动脱粒机、颗粒肥料制造机、拌种器。
在劳力的安排方面,“不空手”和“捎工”已经形成风气,凡属能够捎带做的活就不派或少派专人做现在晚田还需要追肥,又正是沤制绿肥和贮备青饲料的季节,社员们上工时普遍捎一担肥到地里,下工时捎回一车草。派驻在山上作圈放牧的社员,都兼起了找矿、积肥的任务。
根据大通县农民的说法,这样做的好处简直没法算账,节省劳力,多办了事,增加了生产,是做到“地尽其利、物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好办法。极乐乡合衷社今年为了控制一座山的水土流失,沿山挖了一道道的水平沟,在沟内种植了洋芋、蚕豆。这些水平沟不仅控制了一千五百亩面积的水土,还等于开垦了十五亩良田。双轮双铧犁改装成割麦机,今年就节省了买割麦机的钱两万多元。目前农业社社员上工捎肥、下工捎草的“不空手”运动,把原来需要许多劳力来做的送追肥和集青草,基本上由大家捎带着分担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