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文盲帽子甩一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9-24
第7版()
专栏:

文盲帽子甩一边
云南省四十四个县紧接着扫盲运动高潮之后,又出现了一个学习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新高潮。
现在全省五百五十万文盲中,已有四百多万人入学,有二百二十万人摘掉文盲帽子。高寒山区昭通专区成为全省第一个无文盲专区。不久前还是木刻结绳记事的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潞西、镇康等县,也基本上扫除了文盲。
各地党委领导群众驳倒了在扫盲工作上的“条件论”、“落后论”等种种错误思想,掀起了全民学、万人教运动。田边地角当课堂,满山变成学习场,生产越紧张,学习越红火。在亲教亲、邻教邻、子教母、夫教妻等相互帮助之下,利用同音字教学的办法,有些地区几天就突击扫除了文盲。
各族人民摆脱文盲状态以后,犹如喜事临门,有的在门口写上大红对联:文盲帽子重甸甸,足足带了几十年,如今有了党领导,文盲帽子甩一边。还有的写着:一支红笔红通通,十五六年不相逢,现在我也使用你,要为扫盲立战功。姚安县栋川镇已扫除的八百三十个文盲,几天内,自作自写了对联九百多副。昭通专区六十七万青壮年摘掉文盲帽子以后立即展开了“千篇文章万首歌”运动。群众中涌现出成百上千的农民作家和诗人。彝良县农民李兴民,刚扫盲毕业,就与木工一道创造了适合当地使用的小麦播种机。云南省第一批扫除了文盲的澄江县尖山乡,为了满足群众学农业科学知识的要求,自编了农业技术教材。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在扫除文盲后,很快建立起政治学校和业余教育、科学普及、文化宣传和卫生医疗网,基本上成为文化县。这个县刚扫盲毕业的两万七千多人,大都转入四百多所业余学习班、业余农业技术学校和红专学校学习。全县农民订阅报纸份数大大增加,许多社创办了油印小报。
(田良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