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万众欢腾奔公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9-25
第6版()
专栏:

万众欢腾奔公社
本报记者 纪希晨
秋天,川西平原一片金色。丰收和公社的喜讯,像东风吹遍了田野。
庆丰收建立人民公社
“天府之国”中的温江县,这些日子,城镇里,村庄中,稻田旁,到处张贴、竖立着节日的对联、标语和牌坊。太阳还没升起,人们就踏着露水,穿过正在收割的田野,从四方八面涌向挂着“上游人民公社”牌子的房子跟前,敲锣打鼓、欢天喜地的把他们的申请书、决心书、保证书,送到社委会来。
写得密密麻麻、盖满手印,代表了千万颗心的入社申请书,一夜之间,就收了一万六七千张。申请入社的川流不息的人群,使得支部书记尹建德整夜几乎都没有睡眠。刚刚睡下,就又被贫农周德金个别串连来的二十多户农民喊醒来。六十二岁的彭老大娘,点着火把,用拐杖敲着门说:“可不能把老娘丢在社外边,我要多抱几窝鸡娃来入社!”
贫农和下中农是人民公社运动的先锋和骨干。而少数原来曾顽固地要走老路的单干富裕农民,看了两年之后,如今也都急如星火地要求入公社。曾公开宣布要和“合作社比赛十年”的单干上中农朱太元,几次申请入公社。干部故意对他说:“我们比赛还没完哩!”朱太元说:“我早挂了免战牌,我可不愿再在社外当反面教员。”当他将生产资料全部入社、被批准作公社社员的时候,他高兴得逢人便说:“从单干到公社,我是一步登天!”
实现了千年愿望
农民群众热情而有秩序地加入人民公社,是因为广大群众从人民公社中,清楚地看见了自己伟大的未来。
这个以温江城关为中心,由六个乡,一百六十七个农业社,和部分非农业户组成的“上游人民公社”,拥有一万八千三百多户,七万四千多人口,十二万亩肥沃的良田。此外,社内还有二十三个钢铁、机械、修配、农产品加工、化肥、农药、被服等专业和综合工厂,有六个设有四十八个门市部的综合商店,有一支精悍的民兵武装,有相当漂亮的中学、剧场和电影院。工农商学兵的合一,使人们几千年的愿望得到了实现。
在辩论“要不要建立人民公社”“如何才能办好人民公社”的群众集会上,许多人根据自身的经验,说明人民公社是人民的“必由之路”,是加速提前建成社会主义的钥匙和方向。他们说:这儿虽是被称为“陆地海洋”的都江堰灌区,但是,密如蛛网的河流,由于缺乏合理调整,不仅过多占用了耕地,上游和下流之间也常闹用水的纠纷。辽阔的平原,本来极适于机耕,可是拖拉机却开不进割裂零碎的小地块。人们早就希望合理调整水系,用机器耕耘土地,只因小乡小社,人少地少资金少,一直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经营和建设,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现在呢?人民公社给人民添上了飞翔的翅膀。
越辩越明白
经过大鸣大放大辩论以后,深入人心的共产主义思想,在建设新生活的斗争中,愈来愈显示出它的威力和光芒。
走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的道路,还是走个人主义、本位主义的道路?公社建立过程中的每一步骤,都贯穿着两条道路的斗争。
“辛辛苦苦闹腾两三年,好不容易积累一些钱,眼看归公社,实在心痛。”
坐在角落里的老上中农尚之清,一向以会打“小算盘”著名,村人叫他绰号“尚孔明”。当“尚孔明”转弯抹角说出他不愿同穷社合并,要求分掉公共积累时,会场里立刻响起一片反驳声。
这时,贫农彭金华走到屋当中,打着手势说:“我们社富,别的社穷,应当承认这种不同。但是,我们可不能好了疮疤忘了痛,刚富裕起来就看不起穷社了。我们由穷变富,还不是靠着人多力大的合作社!”
彭金华一针见血的发言,使大家猛然醒过来,认识到只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才能有更加幸福的未来。当大家一致决议把高级社的全部公共财产、公共积累、储备粮,一文不少的移交给人民公社的时候,热烈的掌声,压倒了深夜的秋雨声。
跃向新高峰
人民公社给人们带来新的干劲和希望。在辽阔的田野上,这边刚收割完中稻,那边又犁起泥土的波浪。公社为争取明年麦子增产十五倍,油菜增产六倍,大麻增产两倍,人们一边收割,一边深耕土地。比过去提前二十天播下种的五千多亩胜利油菜全部实行高度密植。忙着在田坎路边积肥的人群,把每户积肥三十三万斤作为向国庆的献礼。由于及时宣传政策,揭破坏分子的造谣,十天中新增二千五百只毛猪,许多生产队都达到一人一头猪。为战胜寒冷,提高晚稻的地温水温,除了在田坎上燃起火堆,还把数千万斤石灰、草木灰撒盖在稻田上,在人们精心管理下,七千亩密蓬蓬的晚稻,长得像堵绿色的墙。当一天紧张劳动结束的时候,在群众自发举行的晚会上,六十二岁的贫农李明德老汉,手舞足蹈的唱起他的快板“十八唱”。别人问他为啥唱,他摆着骑马架势说:“骑快马,上高峰,奔向共产主义,谁能不欢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