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到劳动者的红旗下集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9-25
第7版()
专栏:社论

到劳动者的红旗下集合
是要做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还是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脱离劳动的知识分子?这是目前全国青年学生和教师在思想上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们人民的教育是为政治服务、与劳动结合的。要彻底解决教育为政治服务的问题,就必须进一步解决教育和劳动结合的问题。教育为政治服务,必须通过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而体现出来,使我们的教育事业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反过来说,也只有在教育为政治服务的原则下,才能保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保证教育真正同生产劳动结合,为社会主义生产服务。全国高等学校在社会主义大跃进中,已经把教育和劳动结合向前推进了一步,如实行勤工俭学、半工半读、办工厂、农场,同校外工厂、农村挂钩,等等。许多学生在劳动中受到锻炼,得到提高。哈尔滨工业大学一个班的学生参加炼钢。他们的豪语是:“在为祖国炼出黑钢的同时,要把自己炼成红钢。”劳动可贵,这一观念已印入人心。许多学生不只热情地参加了勤工俭学活动,在思想上也确实解决了问题。可是,深入而全面地检查一下,就会看到教育和劳动结合的观念还没有巩固。因此还需要继续加强这个教育。
我们要培养的劳动者,是既有高度社会主义觉悟,又有高度文化科学知识的劳动者,也就是又红又专,能文能武,能上能下,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在一起,把专家和劳动者,把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结合在一起的全新的人。他们投身到工厂和农村中去,同工人农民一起,去从事生产劳动,解决生产实践中提出的新课题,更好地促进生产大跃进,加速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那种认为工人农民只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的看法是不正确的。在社会主义大跃进中,工人农民在生产上不断创造空前奇迹。工人创造了一个工具,一天可以做二十年的活;农民种试验田,把小麦水稻的产量提高到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亩产几千斤、几万斤的水平。这就说明,工人农民从事的是英雄豪迈的事业。要做一个有创造性的工人农民,还有待我们去努力。有一个大学生参加工厂劳动时,手把着钳子,弓背蹲腿,头向后扭,生怕碰着,工人批评他道:“这不是过春节放鞭炮!”可见,大学生不到劳动中去锻炼,连一个普通的工人农民也当不像。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用于实践,指导实践。只有把知识交给劳动人民,同劳动结合,才能真正有所创造。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有益于人民,有益于国家,有益于自己。“大学生去做工人农民,做劳动者简直是浪费!”这种论调,是资产阶级把脑力劳动看作高人一等的思想的反映。做一个既懂政治又懂业务,既有知识又有经验,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的多面手,正是社会主义需要的人才;而做一个脱离生产,脱离实际,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的书呆子,才是最大的浪费!我们不仅要用脑来劳动,而且要用手来劳动,这是马克思指出的一般自然规律。在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排斥这个规律;而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每个人就都必须适应和掌握这个规律,使自己成为一个劳动者。
参加生产劳动,可以加强学生的劳动观念,丰富生产斗争知识、增强体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坚决贯彻教育结合劳动的青年学生,正在如火如荼,越干越起劲。在他们手下,新产品如百花齐放;在他们面前,新知识如泉水迸涌。“一个月的生产劳动,胜过读半年工艺学。”“参加劳动,同工人农民有了共同的语言。”“过去对劳动能拖就拖,能躲就躲,现在闲下来没活干就难受!”“参加劳动,觉也睡好了,药也不吃了。”学生们作出了许多达到世界水平的和超过世界水平的新产品!这些都是学生们把教育同生产劳动结合的结晶。一个大学生写诗歌颂劳动道:“若非勤工又俭学,怎能红专一齐来?”这是正确的认识;但是也有的人担忧地说:“教育和劳动结合,会降低教学质量。”事实果真是这样吗?我们要问:什么是社会主义教育所要求的质量呢?这就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也就是要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而剥削阶级则按照“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老秤来衡量教学质量。一些资产阶级专家、教授,认为只要学生学好书本知识,就可以送给五分,不管在劳动生产上得不得零分。这些资产阶级专家、教授教给学生们什么呢?有的水稻专家不会种水稻,有的建筑专家不会砌墙角,有的昆虫专家只研究昆虫的触角多长、每秒钟翅膀震动多少次,而对于如何防治却茫然不知。有的教授捧着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教本在教现在的学生。试问,在这样的书本教学中,青年学生所学到的是什么呢?即使学到一大堆这样的书本知识,也于事无补,不为实际所需要。书本知识如果不和生产劳动结合,就会变成死知识,根本谈不到什么质量。只有把它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才会变成活的知识,才会得到全面的丰富的真才实学,才能达到社会主义教育所要求的质量。
关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界限的消除,确实不是短时期内的事情。但是,对待这个问题,有两种相反的态度。一种是,踏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的起点,而且积极地促进这种结合。这是既看到现在又看到将来的有远见的态度。另一种态度是只看过去,忽视现在,不看将来。他们好似眼睛长在后脑上,只向后看,不向前看。他们只看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而看不到这两者结合已经开始。我们党一向是重视和促进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的。远在十年内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机关、部队、学校,都进行了群众性的生产运动,加强了干部的劳动观念。不久以前,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各级领导人员参加体力劳动的指示,要求各级干部参加体力劳动,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逐步结合。现在学校培养劳动者,干部下放到工厂农村,是使知识分子工农化的必要步骤。而扫除文盲,普及教育,进行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则是使工农知识分子化的必要步骤。我们现在已经看到许多工人著书立说,许多农民当科学院研究员。这种文化大跃进的形势,表明工人农民开始做文化的主人,都将成为有知识的人。把知识当作垄断财产,奇货可居,利用知识作为向人民讨价还价的时代就将过去了。当然,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彻底结合,还必须有强大的物质基础。然而这种物质基础是从哪里来的呢?也正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日益结合的结果。因此,我们应该多方面地来促进这种结合,而决不能开倒车。至于分工问题就要看是什么样的分工。我们说的分工是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日益结合的基础上的分工,而不是保持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对立的分工。那些说什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是遥远的未来的事”,“现在社会主义社会还没有建成,根本结合不了”等等论调,显然是错误的。
学习同政治斗争和生产斗争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大学的特色。这种作法好得很,这样做得对!一个人从小学读到大学毕业,就要十六、七年,何止“十年寒窗”,在这漫长的时间里,脱离劳动,脱离生产,天天关在书房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业务书”,有什么好处呢?那只能培养一些爬在人民头上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而不能造就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孔子办学要培养为封建阶级服务的“儒者”,资产阶级办学要培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无产阶级办学要培养劳动者。各有各的目的和方法,分明异常,混淆不得。孔子的教育观在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的时候已经垮下去了,现在我们还要打垮资产阶级教育观。我们认为,教育和劳动结合,理论和实践结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知识分子和工农结合,又读书又劳动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正确路线,这才是正规,反之,就不正规。那种思想上要保持旧大学的正规教育的观点,是教育上倒退的陈腐观念,早已过时了,必须抛弃。我们这一代的青年学生,一定要用自己的手,彻底改变劳动和教育分离的状态。
青年学生中为什么对劳动也有不正确的看法呢?他们中间,有许多人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受到资产阶级轻视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的深刻影响;对于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还不习惯,甚而产生抵触情绪。剥削阶级的好逸恶劳的思想,在他们之中也还有市场。特别是一些资产阶级专家、教授,过去在青年学生中间散布的资产阶级思想毒素,还没有彻底肃清。因此在教育和劳动结合的过程中,必然会碰到各种思想障碍,必须经过一场剧烈的斗争。这个斗争是资产阶级教育和无产阶级教育两条路线的斗争,也是两种思想体系的斗争。只有经过这场斗争,才能解决这个矛盾,才能把无产阶级的教育的红旗高举起来。因此,高等学校必须密切结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改革,展开关于教育和劳动结合的大辩论。
教育和劳动结合的大辩论是两条道路、两种思想体系的斗争的具体反映。但是,这是人民内部的斗争,所以必须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辩论中,要抓住主要矛盾,防止钻到牛角尖里去;要辩论原则问题,要联系实际,要破除顾虑,大胆暴露自己,也要努力提高认识。
在教育和劳动结合的大辩论中,青年学生要本着自觉革命、不断革命的精神,不要人行百里,止于九十;而要解决思想矛盾,从保守方面转到先进方面来,不要徘徊观望,而要把队站好,跑步到劳动者的红旗下面集合,向前迈进,赶上伟大祖国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大跃进步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