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依靠党的领导就能创奇迹 北京航院党委书记武光谈“北京一号”飞机的诞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9-25
第7版()
专栏:

依靠党的领导就能创奇迹
北京航院党委书记武光谈“北京一号”飞机的诞生
本报讯 本报记者就“北京一号”飞机制成访问了中共北京航空学院党委第一书记兼院长武光,他说,这架飞机的诞生标志着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方针的胜利。
武光说:北京航空学院建校历史很短,既没有专门的飞机设计人员,技术工人,也没有制造飞机的必要设备和材料,从教师到学生都没有生产经验。如果拿小孩子来比,那就连带红领巾的资格也没有;如果同外国专门设计和制造飞机的机构相比,我们所面临的困难看来似乎是“难以克服的”。但是我们在党的领导下,依靠群众的政治觉悟和无穷智慧,在有关单位协作下,穷干苦干巧干,只用了一百天就设计和制成了这架现代化的飞机,这确是一个巨大的集体创造。
武光说:取得这次胜利,首先是因为认真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今年春天当党中央进一步提倡勤工俭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时候,在学院里曾经出现过两种意见,一是反对在学校里搞生产劳动,怕影响教学;一是虽然同意在学校搞生产劳动,但只强调产值和利润,看不到这样做在政治和教育方面的意义。学校党委当即强调指出,教育应当结合生产劳动、通过劳动改造思想;生产劳动应尽可能结合专业,通过生产劳动提高教学质量和科学技术水平。当大家对这个问题认识得比较明确以后,又出现了小脚女人般的右倾保守思想,他们说,航空学院“能造出飞机就不错了”,“只要能飞上天就行”,“不必追求先进质量”,他们担心:“用几个月是很难造出好飞机来”。经过群众性的大鸣大放和大辩论,批判了这些错误思想,全体设计和制作人员以黑夜当白天,以车间当战场,采取了教学与科学研究、设计、制造四结合的办法,不断创造出“多快好省”的奇迹,终于制成“北京一号”。
武光说,毛主席的“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指示给师生以无限的力量和智慧,没有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这个思想,可以说也就没有“北京一号”。大家打破迷信,克服保守思想,动手干起来以后,革命的办法想了出来。
武光最后说,通过试制“北京一号”的生产劳动,使所有师生经历了一次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具体实践,师生们共产主义的思想觉悟大大提高了,劳动观点加强了,树立了敢想敢做的风格,这种收获是最根本的无价之宝。其次,通过这次设计和试制工作,师生们也大大提高了技术和科学水平,科学研究的方向明确了,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资料,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初出茅庐的青年人学到了过去在教室里所不能学到的新东西。这样做的结果,学生们过去在毕业后两三年才能学到的东西,现在不出学校门就学到了,这实际上就等于大大缩短了学习年限,而且又学到了更多更好的东西,也意味着在培养又红又专、能文能武的高级航空技术人员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