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文化战线升起两颗巨星 文化人才遍布城市农村 河南福建基本无文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9-26
第1版()
专栏:

文化战线升起两颗巨星
文化人才遍布城市农村
河南福建基本无文盲
据新华社郑州25日电 河南省在25日宣布已经基本成为无文盲省。全省今年扫除文盲八百五十六万人,等于过去八年扫盲总和的四倍多。到20日止,全省一百二十多个县市,从十四岁到四十岁的青壮年中已有94.2%摆脱了文盲状态,并有二十多个县市脱盲群众的范围已扩大到四十五岁或五十岁。扫盲毕业的群众一般都能识一千五百到三千字,能读通俗读物,能写三五百字的文章。全省已有八百三十多万脱盲群众进入业余红专大学继续学习。每个人民公社都已形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网。
河南省扫盲工作的特点之一,是全党抓扫盲,全民都扫盲,并且始终结合生产和中心工作进行。例如在紧张的水利化运动中,就有数以万计的业余文化学校搬到工地,学习跟着任务走,内容跟着生产走,教员跟着学生走,有空就教,有空就学;并且适应各种生产特点,采取了广泛深入的多种多样的包教形式。
特点之二,是越穷越白的地区反成了文化革命的旗帜。例如秦岭山上的小村石坡湾,只有一个读过八天书的农民。他每天到山下十八里外的小学学习,再回村教大家识字,六年如一日。这个村终于成为本县第一个无文盲村。
特点之三,是越忙越扫盲。全省三次扫盲高潮,是在水利化运动、夏季大丰收和秋田管理期间形成的。
特点之四,是毕业一班升一班,毕业一组升一组,完成扫盲学习后马上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据新华社福州25日电 经过广大群众的十个月勤学苦练,福建省已基本上成为无文盲省。到9月中旬止全省共已扫除青壮年文盲四百七十九万八千多人,占青壮年文盲总数91%。
去冬今春以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福建省扫盲工作也出现了大跃进形势。各地采用适应生产需要和群众要求的多种多样的方法,作到人到哪里,文化学习到哪里,掀起了全民教、全民学的热潮,使扫盲运动迅速向前推进。
这一期间,全省青壮年文盲中有92%以上都参加了学习,等于去年同期的五倍多。
文盲的扫除,对活跃农村生活,促进文化革命、技术革命起了很大作用。全省各地涌现出了大批工农发明家、农业土专家和文艺创作家。平和、云霄、晋江等地农村中90%以上的青年都会创作诗歌。偏僻山区古田县扫盲后培养了四千七百多个农业社会计、记工员,二万五千多个文化干部和民校教师,各农业社所需要的有文化的人才全都有了。目前各地以乡、社为主,创办了业余中、小学三万三千多所,业余技术夜校和红专学校二万八千多所,业余大学三千多所,研究所二千三百多所,农村中一套新型的教育网已经形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