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阅读
  • 0回复

广东番禺县访问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9-26
第3版()
专栏:

广东番禺县访问记
陈毅
今年4月间,我到四川省内江县顺江农业社去了一趟。那里田野间发生的巨大变化,第一次引起了我思想上的震动。我亲眼看到了五万斤的番薯田。社里同志介绍去年秋天收番薯的情况说,去年这块田畦高二尺,每一畦栽八行薯苗,搭架挂蔓,像个树林。番薯生长成堆,像个宝塔。去年秋季实收五万余斤。在那附近,又看到了一块密植二万根、亩产三万斤的甘蔗试验田。这样的产量指标,当时我认为是够高了。
去四川访问前,在北京听说有人要搞这么高的丰产试验,不怎么相信。我是四川人,四十年前在中学读书的时候放暑假回家,也曾种过番薯和甘蔗。那时番薯亩产不过一千来斤,甘蔗只有几百斤。根据个人的经验,单位面积产量一下子要提高这样多,实在不容易一下子想得通。到现场一看,信服了。
最近,我因陪送西哈努克亲王到广州,听说广东有亩产一百万斤番薯、六十万斤甘蔗、五万斤水稻(是一次插秧而不是并田的)的高产试验田,这引起了我思想上的第二次震动。所以有番禺之行。
9月4日上午,我们走出了广州市郊,过了两重渡口,便到达番禺县大石乡了。这个乡村是英雄人民的英雄乡村。人民群众的智慧,像繁花怒放。在县委书记、乡基层党委书记和技术员等亲切陪同下,我首先去参观那块番薯试验田。这块试验田像个苍翠的山岗,又像一幢幢绿色的楼房,雄伟的气势,远远就吸引住我。
最初我还想,一亩田收获一百万斤番薯,该要插多少薯苗?插得下插不下?插下了,要长薯块,薯块又往那里长?到了现场一看,一问,真是一目了然,完全信服。
这块一亩五厘地的试验田,是用土垒成了七垅高达八尺的梯形的高畦。每畦插薯苗六千株,一共有四万二千株。乡党委书记解释说:每株年产二十五斤(采取分期抽挖薯块和间补薯苗的办法),合计一亩全年便可产一百零五万斤。
这块试验田充分体现出人民群众的无比创造力,他们的高度的科学水平。它的特点是立体种植,“高空”发展,这就大大扩大了种植面积,使大量的薯块有“容身”之地。在梯形的高畦上搭上四层的金字塔形的竹架,把密密麻麻的薯蔓挂起来,这就不但可以避免薯蔓与薯块分争养分,而且扩大日照面积,增强光合作用。追肥,用的叫做“按位施肥”办法,群众也叫“打针”,它的作用是把肥料施到人们预定的位置,引薯块朝那里生长。我认为,这在科学上是个重大的革新。我看,亩产一百万斤是有把握达到的,退一步说,即使亩产六十万斤,这在农业科学上也是空前的伟举。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能够提得那么高,粮食的种植面积自然可以大为缩小。所谓中国人口太多,土地缺乏等等的“理论”,都被人们的实践一扫而尽。我在内江县看到的那块番薯试验田,也有着上述的同等的意义,而现在番禺县的又更进了一步。
我们又参观了两块水稻高产试验田。一块插秧的,指标是亩产五万斤;另一块直播的,指标是亩产三万斤。禾苗生势都很好。在那块五万斤的试验田里,每平方寸都插秧十二、三条秧,一共是七百多万条,没有什么株距、行距。田里十多个男女社员正在按照规定的技术措施,用竹子把禾苗轮回分夹成一行行,使它通风透气和增强日照。如果说,高产试验田有科学试验意义,那末,大面积丰产试验田则是有普遍意义。我们看了高产试验田之后,又兴致勃勃地去看大石乡的万亩丰产试验田。在连成一大片的围田里,整千的男女社员一排排、一组组的在田里干活。有的给禾苗“喂饭”(施追肥),有的替禾苗“理发”(剪叶尾)。有一个社员随便拔了一蔸禾苗让我们看,可说是长得根深、秆壮、条数多。乡基层党委书记郭添同志说,这个“万亩围”订了亩产一万五千斤的指标。现在,大家正在猛攻穗数粒数关。我问有没有把握?社员都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有把握!”这是普通农民的声音,这证明了科学已经为农民自己所掌握。人类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最重要的是吃饭问题。外国资产阶级说我们中国人口太多,不得了!但是中国人民在科学上的伟大创造,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一事实,将在全世界发生难以估计的巨大影响。
接着,我们又到了番禺县城郊乡参观亩产六十万斤的甘蔗试验田。这是县委书记和高中学生、师范学生合种的。他们采取移植的办法在一亩地种上了九万根,现在每根重三斤左右,合计已有二十七万斤。甘蔗长得一人多高了,密密层层,看来枪弹打也打不透。现在距离收获还有四个多月,六十万斤肯定是可以拿到手的。这也是一项意义重大的试验,成功了,可以大破迷信。更有意义的是,这块试验田是学生们在县委领导下搞的。他们将由外行变成内行,内行也变成更内行。
番禺县兴办了一所农业大学。当我们去参观的时候,学生们正在用自己的双手修建三层大楼。这个有三十二万多人口、六十三万多亩耕地的县份,实在需要一个大学来进行农业科学的试验研究。学生们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种试验田。这是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大学,也是世界上最新型和最有前途的大学。现在不过是个开始、萌芽,丰硕的果实还在后头。资产阶级搞的大学,尽教学生整天啃书本,学农的不种田,培养出一批书呆子。我们的大学应该彻底反掉这一套。番禺县这样办大学可说是个敢想敢干的例子。县委书记郭信民同志告诉我,他们另外准备办一个工业专科学校。现在全县已经有大大小小近三千个工厂,很需要它来专门培养工业技术人材,以便做到工农业并举。番禺县建成了大型沼气发电站,还有自己的造船厂、机械农具厂。青年技术员朱可,过去只念过初中,现在已经在生产实践中锻炼成专家了。他写了一本关于利用沼气的书,行销二十多万份。在沼气发电站附近,设有一个自动化的颗粒肥料制造厂。我问他们:“机器是谁创造的?”他们说:“不好说,参观时学一点,报上看一点,自己想一点。”这是一个正确的绝妙的回答。资产阶级每一件发明创造都贴上个人的商标,享有所谓专利权,往往把千百万群众创造的东西归功于自己。在我们这里,一切发明创造都是群众的集体智慧。
正当我访问番禺县的时候,这个县刚刚在前一天宣布全县成立一个人民公社。对于这件大事情,我在路上、食堂、田间,逢人便问,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这里边有农业社生产队长、社员和老太婆。他们欢欣鼓舞,同声赞好。有的说:人民公社新制度,大家出劳动力,大家共个荷包,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啥也不用愁了。有的说:吃饭不要钱,看病不要钱,读书不要钱,一个劳动力每月还有十来块钱收入;想不到这么快就要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了。有两个老太婆坐在树下的石凳上纳凉,我问她们,人民公社好不好?她们齐声说:“好啊,有吃有穿人人有事做,好得很!”
番禺县搞一县一社,是具备条件的。这个县是平原,土地连片,人口分布较集中,各农业社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也大体上差不多。今年生产大跃进,全县工农业总产值预计达到三亿一千六百多万元(按照总人口平均每人有九百七十六元),比去年增长到368%。一县一社,把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都统一起来,实行粮食供给制,另外分等发工资,按照这个县的原来比较富裕以及跃进幅度很大的情况,是可以这样办的。县的领导原先的计划,在分配制度上前进得急了一些,广东省委已指出纠正。现在,他们正在制订公社规划,安排和带引人民群众奔向无限美好、幸福的前程。
这次在番禺县访问了一天,走马观花,到处看到平常想像不到的新气象、新创造、新成就。1949年,我们取得了政权,这自然是一个大胜利。但那时心情的舒畅比不上今天。现在我们国家蓬蓬勃勃,一日千里,粮食生产上已经跃居世界的前列,别的方面也要赶上去,真是一天等于二十年,一年等于几百年!这是马列主义理论掌握了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掌握了马列主义所产生的无比威力。
番禺县的事实还证明,农业科学以至工业科学都不是高不可攀的事。只要走群众路线,使科学从狭窄的樊笼里解放出来,就能飞跃前进。水稻亩产几万斤、甘蔗亩产几十万斤、番薯亩产一百万斤等等的试验以及沼气发电站、自动化制肥厂等等,究竟是谁发明的呢?群众说,找不到;又说,是共产党领导下得来的。其实,这就是科学技术上的群众路线,这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过去,专家学者把科学技术说成是高不可攀,工农群众没有发言权;现在,工农群众的生产实践使专家学者们不得不“刮目相看”,在事实面前不得不改变看法。这就叫“形势逼人”。也就是说广大人民造成一个形势,逼着我们每一个人非力争上游不可。现在,我们还只是个开始。几百年来,资产阶级自以为掌握了科学,了不得,其实不过是乌龟爬沙。
一滴水可以透视太阳,我所到的是番禺县的普通乡村,这是我们国家的最基层。在这里所看到的种种变化,也就看到了中国六亿人民正在做着震惊世界的事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