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发动群众改革工具 利用土法加工制造 把甘薯收好藏好利用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9-26
第3版()
专栏:

发动群众改革工具 利用土法加工制造
把甘薯收好藏好利用好
本报讯 农业部9月中旬在河北省定县召开的全国甘薯现场会议,要求各地全力把大量的甘薯收好,藏好,利用好,确保甘薯丰产丰收。
据到会的河北、山东、河南等十一个省市汇报,今年甘薯种植面积一亿五千万亩,总产量可达七千亿斤,平均亩产鲜薯约四千五百斤左右。估计今年全国薯类总产量可达到九千亿斤,折粮二千二百多亿斤,约占去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60%左右。薯类丰收不仅将增加粮食总产量,提高人民收入水平,而且也对发展轻工业和畜牧业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开会期间,有些人认为今年甘薯面积大,产量高,能否全部收回来并且妥善处理还有问题。会议认为,今年收贮甘薯的困难只要采取有效措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定县就是个很好榜样。今年定县甘薯种植面积七十余万亩,预计总产量八十二亿斤,全县每人平均一万二千六百斤,由于县委及时的作了全面安排和准备,认真解决了收刨甘薯与其他工作的矛盾,计划有二十天即可将全县甘薯收刨完毕。他们提出的口号是:“千军万马齐动员,大收大刨二十天,苦战奋战昼夜干,收获不完不离田”。这给予代表们以极大的鼓舞。
会议指出,甘薯综合利用的前途很大。据有关单位材料,如果以今年薯类总产量的30%用于制造酒精,可出酒精一千三百五十万吨,能代替五百四十万吨汽油。而且设厂简单,成本也低,人民公社、农业社都可以直接生产。
会议指出,做好甘薯的收获、贮藏和加工利用的关键是劳动力问题。因此除必须依靠和发动群众,加强劳动组织,统一调配,集中力量,分期突击外,必须大搞工具改革。会议期间各地代表介绍了许多新创造和改装的收刨、加工工具。定县的动力收获机每天可收获三十亩甘薯,双铧犁改装的收刨机效果也很好。辽宁的四马两人犁每天能收十八亩,四川西充县创造的改良犁每天能收四亩,河北天津专区创造的改良犁每天能收获七亩,这些都受到代表们的很大欢迎。但是会议也指出,甘薯收获、加工工具的改革工作还只是个开始,特别是动力机械还为数不多,各地必须大搞畜力工具改革才能解决问题。甘薯切片等加工工具在有些地区虽有一定基础,但也远不能适应今年甘薯丰收的需要。据湖北、江苏、山东、四川、河北、湖南等六个省初步计算,需要进行切片的甘薯有三千多亿斤,而现有切片机的切片能力,仅能完成四百亿斤。因此,充分抓紧收薯前的一个月的时间,进一步做好工具改革工作是做好当前准备工作中的中心环节。
本报讯 轻工业部在河北卢龙县召开的北方十四省薯类加工综合利用现场会议已在19日结束。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有四百人。
代表们先后在五星人民公社和城关参观了切片、晒干、磨粉、漏粉丝、旋粉皮、制酒、提酒精、制饴糖等各种现场表演和讲解,并参观了该县薯类综合利用展览会。同时,会议上还介绍了河南延津县大办酒精工业、山西五寨县综合利用马铃薯等经验。
在这次会议上代表们进一步打破了迷信思想,解放了思想。有些代表原来认为没有精制淀粉厂就不能生产出淀粉,学习了卢龙的磨粉经验,才知道土法也能生产精制淀粉,并达到了出口标准。有的代表看了磨粉、漏粉、提酒精、制饴糖后,觉得这些小厂不用钢铁,不要复杂的机器,可以就地取材,花钱少,收效快。一个小工厂的投资只要几十元或几百元,三天五天就能建成,乡、社、队都能办,大大增加了信心。
大家还认识到只有土法上马,才能遍地开花。如河北围场县筹办的酒厂,由于洋一些大一些,设备和材料供应不及时,六个月还没有投入生产;可是该县阳湾乡用土法建设的八个小型酒精厂,只用了五天时间。经验证明,凡是贪大贪洋的地方都不能很好发动群众,遍地开花;凡是实行土法上马的地方,都能迅速发动群众。
(附图片)
在这次会上,还初步开展了地区之间的社会主义大协作。
下图是广东省番禺县亩产一百万斤番薯试验田,在田间搭起了高大的竹架,让薯苗沿着这个人造竹架向上生长。
右图是姑娘们正将薯滕一根根地系到竹架上。 新华社记者 张家昌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