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中朝人民有力量斩断美国侵略魔爪 朝鲜中央人民代表团欢送志愿军归国部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9-26
第4版()
专栏:

中朝人民有力量斩断美国侵略魔爪
朝鲜中央人民代表团欢送志愿军归国部队
新华社平壤25日电 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副委员长韩雪野为首的中央人民代表团,24日到达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勤务部队领导机关驻地,欢送即将归国的志愿军官兵。
代表团人员受到志愿军后勤部队首长张明远将军、彭盛将军以及全体官兵的热烈欢迎。到营门外欢迎客人的还有志愿军总部代表丁莱夫将军。
24日上午,朝鲜中央人民代表团举行了隆重的欢送大会。韩雪野副委员长在会上致欢送词。他热烈赞扬志愿军后勤部队官兵在朝鲜战争中和停战后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光荣贡献。他说,朝中两国人民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结成了友谊,在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得到了发展。目前,美国侵略者仍无意从东方缩回自己的战争魔爪。我们仍需要向侵略者进行斗争。敌人的任何侵略阴谋,都绝对阻挡不住我们前进。
接着,韩雪野副委员长和韩明旭少将分别代表朝鲜党政机关、金日成元帅和人民军官兵,向志愿军后勤领导机关赠旗、赠礼。代表团团员还给官兵代表佩带了朝中友谊纪念章。
志愿军后勤部队首长张明远将军致答词,对朝鲜劳动党、政府、军队和全体人民的关怀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当我们为了和平要同兄弟般的朝鲜人民和人民军战友分别返回祖国的时候,美帝国主义正在阴谋对我们两国进行新的武装侵略。可以断言,在朝中两国人民力量空前强大的今天,美国侵略者如果不吸取以往的失败教训,胆敢再次发动侵略战争,等待着它们的一定是更加惨重更加可耻的失败。
大会结束后,随同代表团的朝鲜艺术家们给官兵们表演了精采节目。
24日下午,韩雪野副委员长和代表团人员在丁莱夫将军、彭盛将军陪同下,深入到志愿军后勤部队中送别志愿军官兵。
这天晚间,志愿军后方勤务部队领导机关设宴招待代表团和艺术团的全体客人。
新华社平壤25日电 朝鲜中央人民代表团,今天上午由志愿军总部代表丁莱夫将军陪同到达志愿军炮兵部队领导机关驻地,欢送即将返国的志愿军炮兵部队。在这里,代表团举行了欢送大会。代表团团长、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副委员长韩雪野在致欢送词时,对志愿军强大炮兵部队在反对美国侵略的战争中的巨大威力和树立的光荣战功,倍加赞扬。他祝志愿军炮兵部队英雄们在新的斗争中得到更多更大的胜利。志愿军炮兵司令员杨俊生将军致答词。他说,随着整个斗争形势的胜利发展,随着朝鲜北部民主基地的日益繁荣富强,我们深信南北朝鲜三千里锦绣山河的和平统一,一定能够实现。韩雪野和韩明旭少将分别代表朝鲜党政领导机关、金日成元帅和人民军官兵,向志愿军炮兵部队赠送了锦旗、礼品。代表团团员为部队官兵代表佩戴了朝中友谊纪念章。
会后,朝鲜国立崔承喜舞蹈剧场的艺术家给部队官兵作了精采表演。会前,志愿军炮兵部队领导机关设宴招待了代表团和艺术团的全体客人。
新华社平壤25日电 平壤市一万多朝鲜人民,今晚在平壤车站上,盛情欢送路过平壤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批归国部队的先头部队。平壤市人民委员会委员长金龙镇在车站月台上举行的欢送大会上说,同中国人民血肉相连的朝鲜人民对美帝国主义在台湾海峡扰乱远东和世界和平的挑衅行为,绝不能置若罔闻。他强调说,对中国人民的侵略就是对朝鲜人民的侵略,对中国人民的任何挑衅行为,也就是对朝鲜人民的严重威胁。朝鲜人民在反对美国侵略者的战争政策和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的斗争中,将永远同中国人民一起前进。他高呼:“美帝国主义从南朝鲜和台湾滚出去!”这时,一万多平壤市人民也一起振臂高呼:“我们永远同中国人民在一起!”“朝中友谊万岁!”
志愿军第三批归国部队先头部队首长唐金龙将军在讲话中,更严厉谴责美帝国主义不顾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朝鲜撤军的诚意,而继续在远东制造紧张局势,在台湾海峡进行战争挑衅的罪恶活动。他强调指出,美国侵略者是朝中人民的手下败将,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它如果不肯接受朝鲜战争的教训,胆敢挑起新的战争,就必将遭到更大的惨败。
今晚,平壤车站上灯火辉煌,宏伟的车站大楼上高悬着朝中两国国旗和金日成首相、毛泽东主席的画像。八时二十分,当载着志愿军第三批归国部队的第一列火车在手拿着鲜花和彩旗的群众欢呼声中驶进平壤车站时,前往欢送的金龙镇委员长代表平壤市人民向志愿军官兵们表示感谢。他代表平壤市人民向志愿军官兵们赠送了礼品。唐金龙将军向八年来一直给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以莫大的关怀和爱护的朝鲜人民和英雄的平壤市民表示热烈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九时四十分,志愿军官兵们依依不舍地同平壤市人民告别,在“一路平安”的呼声中,列车驶出平壤车站。
(附图片)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批归国部队的先头部队在归国行车途中,还抽空帮助朝鲜人民剥玉米。
新华社记者 吕厚民摄 (传真照片)76岁的朝鲜老大爷前来送别志愿军。
新华社记者 吕厚民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