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右手抓工业 左手抓农业 群众大发动 劳力巧安排 平遥人民保证按时完成钢铁生产和秋收种麦任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9-27
第3版()
专栏:

右手抓工业 左手抓农业
群众大发动 劳力巧安排
平遥人民保证按时完成钢铁生产和秋收种麦任务
据山西日报消息 中共平遥县委正确贯彻党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扩大会议的精神,第一书记挂帅,右手抓工业,左手抓农业,坚决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以共产主义的伟大气魄,攻破劳力紧张关,既保证了钢铁生产任务的胜利完成,也保证了种麦、秋收工作的按时进行。
钢铁大战揭幕后,平遥县和其他地方一样,发生了劳动力异常紧张的现象。全县现有男女劳力八万多个,而钢铁生产和农业生产在最近一个月内,最少得十三万个劳动力才能过关。保证了钢铁生产,顾不了种麦、秋收;顾了种麦、秋收,又保证不了钢铁生产任务。
在这种紧张的情况下,中共平遥县委坚定不移地贯彻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精神,于9月9日晚上,经过县委紧急会议,向全党全民提出了三项战斗任务:十万吨矿石一斤也不能少采,三十五万亩小麦一亩也不能少种,六十二万亩秋粮作物,一颗也不能丢掉。县委根据右手抓工业、左手抓农业的精神,决定立即将领导重心由农业转向工业,第二天书记处三个书记、七个县委部长、九个科局长和全县六个人民公社的党委第一书记,立即出动,带领一万八千多名强壮的劳动力上山采矿。与此同时,又派组织部长、宣传部长、检察长等三个县委委员,到农村领导秋收、深耕、种麦工作。
钢铁生产是被紧紧地抓起来了,但是,农业上缺五万多个劳动力,该怎么解决呢?县委又举行了紧急会议,提出了六项紧急措施:
(一)全县劳动力调配权,统一收归县委书记处掌握,立即消除劳力调配上的混乱现象。(二)本着“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的精神,停办与缓办一批县、乡、社的工业和农村的水利建设工程,抽出一万多个劳力,加强钢铁和农业战线。确定了劳力调配的原则:第一上调,第二本县钢铁生产,第三当前种麦与秋收。其他一切工作,该停即停,该缓即缓,以保证重点。(三)大力挖掘城市劳动潜力。从机关、商店、城市居民中抽调一大批劳力,支援钢铁生产和农业生产。所有学校,实行半工半读,必要时停课数日,参加劳动,年终缩短寒假补课。这样挖出了五万多个劳动力。(四)重新整顿劳动大军。全县统一建立三支军队,一支固定于工业生产,一支固定于农业生产,一支机动。按任务需要,机动力量由县委随时调动,哪里紧张,就到哪里。(五)加速技术革命的步伐,有效地提高劳动效率。(六)工、农业生产上都实行五固定的管理制度:固定领导人员,固定任务,固定时间,固定工种,固定劳动报酬,严明奖惩制度,迅速提高劳动效率。随着紧急措施的发布,县委领导人员也进行了明确分工。钢铁生产,农业生产都由第一书记挂帅。第一书记住在钢铁基地,亲自指挥钢铁战斗。农业生产,专抽出农业书记和六个县委委员,分赴六个人民公社,领导种麦、深耕、秋收工作。
农业上,重点是贯彻“四结合”、“六固定”、“大协作”。“四结合”是:送粪和运粮结合、秋收和种麦结合、地头积肥和贮青结合;秋收和打草结合;“六固定”是:在作物站队的基础上,定人、定地、定时、定量、定质、定报酬,要各个生产队按照“六固定”圆满完成任务。“大协作”是:全县根据秋作物成熟期先后不同和种小麦多少不同的情况,将六个公社组织为两个协作区,统一调度劳力、畜力。种麦少的地区,先支援种麦多的地区,秋作物后熟的地区,先支援秋作物先熟的地区。
紧急措施紧急贯彻的结果,钢铁战线上已初步闯过了五关。从前方到后方,全县三万多钢铁战斗员,经过十天苦战,采下矿石一万三千多吨,建起各种土炉二百八十八个,正在兴建的一百三十个。已建起的炉子,大部投入或即将投入生产。农业战线上成绩也很显著,全县六十二万亩秋田,已收割十一万多亩,计划种冬小麦三十五万亩,有九万多亩已经下种。种麦质量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据县委书记处统计:90%的麦地,深耕一尺以上,施肥三至五万斤(其中有机肥二万斤),同时实行了密植,旱地下种二十斤,水地下种三十斤。丰产田,有的还深耕到四尺,施肥五至六万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