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南门社怎样综合利用甘薯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9-27
第3版()
专栏:

南门社怎样综合利用甘薯的
张干荣 许世先
广东潮阳县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县份,平均每个农业人口仅有七分土地弱一些。所以当地群众一向非常重视种植甘薯和水稻。这里旱地上种植的粮食作物以甘薯为主,在水源缺乏的水田上也往往采取稻薯轮作的方式,因此甘薯生产在当地粮食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潮阳县的人民在长期生产过程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而且也较熟练地掌握了综合利用甘薯的方法。他们把甘薯磨制成粉用来制粉条、粉丝当主食或出售,制粉的副产物如薯渣干、薯糕等,还用来作饲料和用作酿酒原料,薯糕还可以作肥料,用薯渣干酿酒以后剩下的酒糟又是良好的猪饲料。总之这里通过加工使甘薯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甘薯的经济价值,避免了大量储藏而造成的损失。在他们这里说,这样作还给部分劳力找到了出路。
这里虽然很早以前就开始了磨薯粉生产,但是由于只利用薯钵磨制,工作效率很低,后来他们采用了脚踏磨薯机,同样时间里每台机器能磨鲜薯一千多斤。后来这县又采用了利用柴油机带动的磨薯制粉机,效率又显著提高了,每机八小时能磨鲜薯量达到一万斤左右,同时出粉率也比以前提高了。目前全县制薯粉所采用的工具仍有薯钵、脚踏机、动力机三种,而以采用后者居多。动力磨制薯粉的过程
由鲜薯制成干薯粉一共经过四个阶段,需时四天。第一阶段主要工作包括洗薯、磨薯、分离、沉淀和发酵。甘薯磨碎以后即进行分离,先用疏筛分离薯渣薯粉。进行分离的时候,要加水并捣拌,让粉水经过密筛滤出来。对粉水后一步的处理是沉淀和发酵。沉淀可使水粉分离,发酵有洁白薯粉的作用。
第二阶段包括:放水、并桶、溶解、清滤、搅拌和清理竹围内的薯渣工作。放水是把沉淀发酵后的薯水放掉,剩下桶底的粉层。并桶是把四、五个桶里的粉层并到一个桶里(占桶的一半),然后加清水到大半桶,放入二钱蓝靛粉,用手把粉块拌匀。随后进行两项操作:清除浮在表面的杂物和用木棍在桶中搅动,让粉沉淀。放在竹围里的薯渣,经过一夜存放已流去相当水分,再经过晒晾就成了薯渣干。所有清洗和由桶里放走的薯水都由沟渠流到一个池里,流入这个池里的水因含有粉质,经过沉淀发酵就成“薯糕”。
第三阶段是清洗粉层表面杂物。
第四阶段是晒粉。在前三个阶段完成以后,如天气晴朗就可以利用再一次磨薯前的空隙时间晒粉。晒粉冬天每天只能晒干一批,夏天可晒干两批。如遇雨天不能晒,可把湿粉并入一桶暂时贮放一旁。有哪些产品和副产品
经过前面所说的过程加工成的干薯粉可分二大类,一类名“雪粉”,粉质洁白,分三级;另一类叫“总粉”,也分三级。这六种薯粉的价格每担十一元四角到十四元八角不等。用“雪粉”再加工可制成粉条、粉丝、粉球、粉丸等。用“总粉”加工可制成次等的粉条、粉球等。
主要副产物薯渣干、薯糕利用价值也不小。每头猪每天喂十两薯渣,加上杂菜就不用再喂别的精料。在制酒上,每一百五十斤薯渣可酿四十三度酒四十七斤半。酿酒后的酒糟,每一斤半就够猪吃一天(加杂菜)。
薯糕是肥效很高的肥料,每磨薯三万斤,可得薯糕三十担,能供给一亩水田一季所需肥料,可节省约七元五角的商品肥料的开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