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阅读
  • 0回复

让绿荫护夏,红叶迎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9-27
第8版()
专栏:

让绿荫护夏,红叶迎秋!
林业部部长 梁希
绿化这个名词太美丽了。山青了,水也会绿,水绿了,百水汇流的黄海也有可能渐渐地变成碧海。这样,青山绿水在祖国国土上织成一幅翡翠色的图案。这种美景,在旧中国不过是人们脑子里的一种理想,而新中国在不太久的将来就可以实现。
伟大的农业发展纲要和社会主义总路线掀起了广大人民的绿化祖国高潮。不说四旁(宅旁、村旁、路旁、水旁)植树,单说荒山荒地造林,今年上半年已造了三亿二千多万亩,等于旧中国从1911年到1946年这三十五年间造林总面积的七十倍。
今天,我们要重新估计,十二年绿化将达到怎样程度?就是说,怎样才可以称绿化?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从前的计划是保守的。从前,我们对人口稀少的远山有顾虑,对土壤贫瘠的石山有顾虑,至于大面积沙漠,那更没有提到。
绿化是全国的事,绿化是全民的事,人民有必要绿化全中国,人民也有能力绿化全中国,人民更有迫切的愿望绿化全中国。在这样的优越条件下,在这样的伟大人力下,我们必须重新估计绿化的可能性了。
远山能不能绿化?能。湖南会同县和耒阳县造林远征队带了口粮和工具上山奋斗的勇气,贵州八十多万野战军在荒山上扎营苦战的干劲,河北平原和半山区群众一百五十多万人带同种子和苗木无代价地支援山区造林的共产主义协助精神,决不是路远所能阻挡的。只要人民决心征服荒山,那怕天涯地角都可以去。可以说,绿化“无远勿届”。
石山能不能绿化?能。湖南祁东县归阳乡财宏社,今春出动了三百多人,向石山斗争两个月,开山凿穴,运搬客土来造林,终于使一千多亩紫色页岩穿上了绿衣。祁东全县就在财宏社的鼓动下,凿石造林二万多亩,群众说:“石硬没有决心硬,山高没有志气高”。
沙漠能不能绿化?在社会主义的优越条件下,我们没有理由说不能。解放八年来,我国已改造了三千万亩沙荒。甘肃河西走廊本来计划在十年内营造的万里绿长城,今年一春就完成了造林面积的67%;在7月中旬,陕西榆林地区用飞机在五公里到二十公里距离的伊克昭盟沙漠边缘,成功地播种了沙蒿十九万亩。这些事实,都坚定了我们改造沙漠的信心。我们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沙漠是可以变成绿洲的。
上述几个问题以外,还有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个是大平原区,如河北和河南省的绿化问题。人们在京汉路上登高远眺,一望无际,目力可以直达到太行山麓,太空旷了。现在,粮食问题已经解决,可否各专区、各县定出一个森林复被率的标准,营造团状或带状的森林,将大平原处处隔断。这可以增加雨量,减少干旱,调节气候,对农田和卫生都有益的。另一个问题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地区,可否在粮食只许增加不许减少的前提下,放弃陡坡来造林,把资金、劳力、机器放在较平坦的山田,努力增加单位面积产量,达到或超过农业发展纲要所指定的四百斤指标。
以上都说造林。造林到此,林业大功告成了没有?没有。以后工作还很多,特别是抚育。第一、太疏的要使它密。除新造幼林枯死的要补植外,像南方某些省的马尾松林,当时已栽得很稀,往后又打枝过度,树冠与树冠不相接近,既不能保持水土,又不能供应通直的用材,这些林地要大大地补植。贵州省的抚育口号很正确,叫做“缺一株,补一株,缺一片,补一片”。第二、太密的要使它疏。许多封山育林区和幼林区,要定期疏伐,促进优势木的生长。第三、疏密适中的林地更有抚育的价值。福建南平溪后乡每公顷蓄积量一千多立方公尺的高产杉木林发现后,引起了全国注意,大家正在研究,如何更进一步,增加到每公顷三千、五千,甚至六千立方公尺以上。贵州锦屏县十八年成材的速生杉木林(称“十八杉”,下类推)发现后,引起了各方竞赛。黎平县提出了“十五杉”,剑河县提出了“八杉”,锦屏县万丰社更提出了“六杉”。高产、速生,关键都在于栽培和抚育。
林业工作是做不完的。绿化,要做到栽培农艺化,抚育园艺化;绿化,要做到木材用不完,果实吃不尽,桑茶采不了;绿化,要做到工厂如花园,城市如公园,乡村如林园;绿化,要做到绿荫护夏,红叶迎秋。北京的山都成香山;安徽的山都成黄山;江西的山都成庐山;各地区都按照自己最爱好的名胜来改造自然。这样,中国九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全部成一大公园,大家都在自己建造的大公园里工作、学习、锻炼、休息,快乐地生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