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阅读
  • 0回复

毛主席在武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9-29
第2版()
专栏:

毛主席在武钢
本报记者 曹葆铭
9月13日,毛主席到武钢看他们出第一炉铁水来了,并在出铁台前同三千多群众见了面。
那天,工人们一大早就爬上七十多公尺高的炉顶去,插上了一面大红旗。下午两点来钟,毛主席乘船到了武钢蒋家墩码头,由武钢总党委书记兼总经理李一清等一行人迎接上岸,乘车前往厂区。
(一)
毛主席先到厂前区总经理办公室休息。这是一间低矮的薄壁小平房,只摆了几把藤椅和一张办公桌,桌上有部调度电话;十多人在里面就显得相当拥挤。毛主席坐了下来,问道:“什么时候出铁?”副总经理韩宁夫回答说:“三点半左右。”“有没有把握?”“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把握,但也可能有预料不到的万一,估计是没多大问题。”毛主席笑了笑说:“好呀。今天看不到,我明天再来。明天看不到,我以后还来。总而言之,我三顾茅庐也要看到你们出铁。”
这时,韩宁夫同志将壁上的厂区总平面图的幕布拉开,向毛主席汇报全厂各个组成部分的情况。在介绍到矿山的时候,毛主席说:“你们矿里的铜也含的不少嘛,年产多少?”李一清同志回答了一个数字,毛主席笑着说:“看来,你们这个钢铁公司应该叫做钢铁铜公司。”介绍到炼焦能回收二百多种产品时,毛主席又问:“你们回收多少种?”韩宁夫同志答道:“我们回收十一种,有硫铵(肥田粉)、粗苯、萘……”毛主席马上插话:“你们的硫铵怎样?应该多生产些。”“我们第一个焦炉一天产十吨,将来要提高到二十吨。”韩宁夫同志接着又说明,他们回收十一种后,再由别的化学工厂提炼出一百八十多种。毛主席又重复他的意见说:“你们也可以回收,应该多搞些。你们这样大的企业,应该办点化学工业,办点机械工业,办点建筑材料工业,各种工业都办点,办成联合企业。”
毛主席最后听了一号高炉有七十多公尺高、十二公尺直径粗、日产两千多吨生铁的介绍,满意地说:“你们这跟一般的高炉不同,应该叫大大高炉。”他还对解答了一些技术问题的韩宁夫同志说:“你成了专家啦!”韩宁夫同志马上回答说:“我只是在建设中学了一点常识。主席再问几个为什么,我就答不上来了。”
(二)
这时,差一分钟三点。出铁台前的广场上聚集了三千多人。穿戴着古代武士般的工作衣帽的炉前工们,正将最新式的电动开口机推向灼人的炉口,台下突然响起一阵热烈的鼓掌和欢呼声。毛主席到一号大高炉来了!
毛主席在中共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和李一清同志陪同下,缓缓地从激动的人群前面走过,并且不时地停下来,向群众点头招手。
毛主席大踏步地跨上了出铁台,首先同辛勤地帮助武钢建设的苏联专家们一一握手,然后又同在武钢建设中立下功劳的先进生产者们一一握手。先进生产者们都激动地双手捧住毛主席的大手说:“毛主席,您好!”毛主席都一一回答说:“你们好!”“你们身体好!”
毛主席最后登上了临时在炉工休息室顶上设立的小平台,站在栏杆边上同三千多群众招手见面。这时,全场的欢呼声,比炉旁的风吼声还大,比机器的轰鸣还响。
毛主席招呼先进生产者们在他身旁坐下,还递给韩喜(以深入联系群众而著名的高炉工地主任)一枝烟。
(三)
帮助武钢建设的苏联专家组长巴杜洛夫和设计总负责人格里高里扬等四人,向毛主席问好来了。他们头一句就说:“高炉的出铁是个胜利。以这个胜利来问候毛主席。”毛主席回答说:“谢谢你们。”并请他们坐下。巴杜洛夫同志跟着又解释说:“帝国主义说我们武钢这个高炉1958年出不了铁,但我们今天就出铁了。这是一个胜利。”毛主席说:“这是中苏两国合作的胜利。”
巴杜洛夫同志热情地向毛主席介绍高炉的情况。他说:“三号高炉比这个炉子大。”主席问:“第四号呢?”巴杜洛夫同志说:“四号又比三号大。”他还接着说:“武钢是个非常大的钢铁厂。武钢要建设八个五百吨的平炉,而这样大的平炉,全世界只苏联有三个,美国有两个。”
这时,炉前工们用六瓶氧气将炉口烧开了,创造了大高炉开炉出铁的新纪录。炉内立即喷出一阵金星火花,又射出一道几尺长的烈火。台上的人叫了声:“快出铁了!”毛主席便和大家一道站起来观看出第一炉铁水。毛主席刚问了问铁水流到哪里和出多长时间,铁水就从炉内冲了出来,在台前升起一道红光。辛勤的建设开花结果了!台上台下响起一片欢呼。
头炉铁出的时间不长。毛主席看后,问身旁的先进生产者们:“隔多长时间出一次铁?”大家说:“四个小时。”他犹豫了一下,向李一清同志讲:“到前面去看看,看得更清楚些。”他下到出铁台来,到电动泥炮附近仔细看了看冒着火光的铁水,同正在工作的一个工人握了握手,便沿着出铁台边上的栏杆,向台下走去。
(四)
毛主席又乘车去看焦炉生产。路上,王任重和李一清同志谈到生活福利区的建设问题,毛主席问道:“你们办公社的情况怎样?这样大的企业,应该工农商学兵都有。”王任重同志算了算说:“工是有了,商也有供应点,学有技术学校,兵也好办,就是缺点儿农业。可以划点农业社进来。”毛主席点了点头说:“应该全面些。”
毛主席到达炼焦厂时,消息灵通的群众已经自动聚集在那里鼓掌欢呼了。
毛主席听说这个焦炉有六十五孔,很有兴趣地从头数起,一、二、三,数到第五孔便被火架车挡住了。毛主席问道:“这个炉子一天出多少焦炭?”韩宁夫同志说:“昨天已出到一千六百多吨。它的设计能力是一千二百多吨。”
这时,通红的焦炭穿过火架车推了出来,像墙壁倒坍一样倒在消火车上,消火车马上开到灭火塔下,冰凉的地下水立即将火扑灭,在塔顶上冒出一阵白色浓烟。大家还继续介绍说:“焦炭熄灭后,就倒在前面小屋旁边的焦池里,通过皮带机送到高炉去。”
毛主席给这个壮观的场面引起了浓厚的兴趣。他问:“多少时间出一次?”大家说:“平均九分钟出一次。”他看了看手表,说:“好呀,再看第二次。”毛主席还转过身来,向在场的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说:“你们那里有没有这样的焦炉?”曾希圣同志说:“没有。”毛主席说:“你们也应该有。”
(五)
毛主席离开武钢了,武钢还在沸腾中!
一些先进生产者都被工人们包围起来,要他们一字不漏地讲同毛主席握手见面的经过。
那天晚上,武钢各单位的职工都自动集会讨论怎样报答毛主席的关怀,贴出了成百上千张决心书。负责电器安装的苏守信小组,保证将一套最复杂的电气操纵盘七天七夜安装好,而这种设备过去在鞍钢安装了两个半月。头天夜里干了一个夜班的混凝土工人姜其斗,白天上台见了毛主席,接着又回去干了一个下午和一个通宵。工地干部劝他回去睡觉,他说:“我睡不着啊!我见了毛主席,就不累了。”
14日下午,武钢全体职工选派了几位代表,将他们用第一炉铁水铸成的高炉全景的铁屏,送给了毛主席。他们还写了封信给毛主席,信中表达了他们将用实际行动来回答主席对武钢的关怀的心意,报告了一号大高炉正常生产的情况。他们向主席保证:
“我们到年底确保出铁二十一万吨,力争达到并超过二十三万吨。总之一定鼓足干劲,采取一切办法,提高再提高,增产再增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