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教材改革中两条道路的斗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0-04
第6版()
专栏:

教材改革中两条道路的斗争
汤绍文 郑重
为了编写一套为河南省农业跃进服务的教材,河南省农林厅组织了一部分教师和学校的领导同志对已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在进行教材改革的过程中,充满无产阶级思想与资产阶级思想,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和官僚主义主观主义的工作方法的斗争。
编写教材是以老的方法,只靠现成的图书资料,坐在办公室里编写呢?还是跳出旧圈子,除了阅读必要的图书资料以外,再从现实生活、生产当中收集大量活生生的材料,使教材的内容丰富多采?编写教学计划、大纲、教材之初,首先在这个问题上就遇到种种思想障碍。有的人认为,我是学农业机械的,应当到城市大工厂去,乡村的农具改革有啥学头;教普通课的教师认为最好到大学或高中去,到农村有啥用;专业课的教师下去不是先做群众的学生,而是做钦差大臣,等等。对于这些思想问题,一方面组织鸣放,辩论、扫除暮气,一方面坚决组织教师到生产基层中去,向广大的工农业先进生产者学习,把他们生产斗争的宝贵经验加以总结,研究他们增产的关键,向先进生产者请教,当个好学生。事实证明,这一措施是完全正确的。由于许多教师长期和生产实际脱离,不下去是不可能编出好的教材来的,例如,最初有的专业编的教学大纲中所拟的某些作物的讲授重点,教材中所讲的某些理论,与生产实际情况根本不符合。将近两个月的农村调查,搜集了三千一百九十三种资料,总结了三百四十个先进生产经验和高额丰产典型。有了丰富的资料,不仅大大加快教材的编写,而且也提高了教材的质量。许多教师亲自看到和听到了先进生产的事迹以后说:“参观调查两月半,胜读十年书。”这给编写新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编写教材从哪里找根据?最初有些人认为只有书本知识才是真知识,才稳妥可靠,专家的话,就是根据就是真理,轻视群众的力量,对于群众在农业生产中的伟大创造革新看不到眼里,认为这是低级的东西,不能选入教材。编写作物栽培学时,有人就提出以某某教授的栽培学为蓝本进行编写。有的认为编写教材就是抄书,抄的好就算不错了。结果怎样呢?编写的玉米都是三百斤五百斤的技术理论,编的棉花教材举的是暹逻、印度的材料。姑且不谈它的产量高低,它的理论如何,暹逻在世界地图上早已改变了名称,这不是笑话吗?党组织及时分析了这一情况,重新组织了部分教师到生产现场,到展览馆进行参观学习,并展开辩论。如植物学过去认为有些内容非抄书不可,我们即提出植物学原来的理论认为植物开花以后基本上不吸收养分了,但是,有许多事实否定了这种说法,如西平县和平农业社亩产七千三百二十斤的小麦,在开花后灌浆水,促使小麦籽粒饱满,使小麦获得丰收,再照抄旧的理论,显然是不对的。又如也有人认为栽培的技术措施不抄可以,但作物的形态学却非抄不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组织大家参观一棵高粱,这一棵高粱收了六十斤,它的形态已起了质的变化,由此说明作物的形态也必须要有新的理论加以阐明,不能照抄旧书。通过辩论,从根本上克服了教条主义的编写方法。
面向生产,面向地区,面向农村,这是我们编辑教材的方针。但是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在这个问题上也有斗争。例如,编农业机械化教材的就强调这门课程不能结合生产实际,只能编高度机械化,不能编半机械化,如果编土法改良农具那就更不像样子了。他们看不起小型的改良农具在现阶段对农业生产的作用。这种情况在其他专业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事实上每门教材都能结合而且也必须结合生产实际,就以农业机械来说,长葛县农民创造的深耕犁,改良收割机与各种提水工具,它具备了高度机械化农具所没有的各项优点。这些工具,在农村马上不能解决电力的情况下,手摇的、脚踏的就能促使农业生产大跃进,使农村以更快的速度,走向半机械化与机械化。这怎能说农业机械不能结合生产,不能把这些有意义的改革选入教材呢?
编写教材能不能多快,快了能不能好,也有争论。当时领导上提出到7月底要编出高、中、初三级农业学校各科的教材,有些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有的说每本书几万字、几十万字,光抄写也得一个月。参加编写教材工作的郑州农业机械化学校的教务科长刘祚堂,公然把有些人提出的跃进措施讥讽为“阿Q精神”“是讨饭的怀里放个馍,自己哄自己。”对于这些论调,也给予了有力的回击,并且依靠群众找到了多快好省的编写方法。如编写玉米教材的同志,搞了几天,翻了许多资料,但仍然找不出玉米增产的关键。于是栽培组的同志就和农业局技术人员在一起座谈,结果不到两小时就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公社经营管理的教材是采取土洋结合的办法编出来的。编教材的教师在遂平卫星社、新乡七里营人民公社等和土专家一起研究,很快完成编写任务,并使教材重点突出。
在短短的五个多月的时间,能够编出这样多而又符合党的教育方针的教材,是实现政治挂帅,党组织始终加强政治思想领导,展开了两条道路斗争的结果。在教材的整个编写过程中,党组织一直运用了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这一有力的武器,充分发动群众,及时解决思想上的争端和编写教材中的实际问题。另外,党支部也采取搞“试验田”“抓两头带中间”的领导方法,掀起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编写教材的进度总是不平衡的,有先有后,经过几次辩论后,发现植物保护、数学、作物栽培小组的有些教材编写的较好,党支部及时组织了经验交流,先进小组、先进个人介绍了他们编写大纲、教材的方法,并介绍他们编写得较好的教材。对落后思想也毫不迁就,认真的展开批评,插红旗,辨风向,兴无灭资,才大大加快了教材编写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