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卫星公社生产管理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0-07
第3版()
专栏:

卫星公社生产管理的经验
王本立
遂平县卫星人民公社建成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在生产管理上也引起了很多新的变化。如生产组织、经营范围、劳动报酬等已不是原来那样了,原有的一套管理方法也就不完全适用了,必须作适当的调整。因此,社一建成,领导上就抓住了组织生产管理大变革这一中心环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经过几个月的摸索研究,在这方面已取得初步经验:
调整生产组织 实行军事化
公社刚建成时,为了便于生产,宣布以原小社为单位建立生产大队,其他生产组织一律不动。这样作原是必要的。但随着生产范围的扩大和技术改革的发展,现在仍保持原状就不适应了。例如公社为了大办工业,进行基本建设,就需要组织很大一批劳力,长期投入工厂、矿山和治水等基本建设事业。由于经营范围的扩大和耕作制度的改革,分工分业更加细致、专业化,原有的劳动组织也引起了很大的变化,光参加工业、治水等项生产的男整劳力就达六千余人,加上其他专业分工,参加田间生产的劳力只能占总劳力的5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合理调整原来的生产组织,以适应大生产的需要。为此,公社根据自然形势、有利于生产的精神,经过和群众商量,将原来的大队、小队、小组进行了适当合并、调整;并实行固定耕作区,大宗作物分组管理,小宗作物集中管理。其次,工业、林业、畜牧业等生产组织,如各种厂(场)矿,多数是新建的,部分是原有合并和扩建起来的。其新建和合并扩建后的情况是:公社管理的厂矿有二十七个,主要是炼铁、修配、沼气、运输、建筑等大型工厂。大队管理的厂矿五十个,主要是化肥、窑厂、水泥等中小型工厂。畜牧业,公社管理的总场一个,分场十七个;大队管理的分场七十四个。根据统一经营分级管理的精神,公社最近计划再下放一部分管理权,以便更好地发展工农业生产。
公社为了高速度发展生产,实行了生产专业化和组织军事化。在农业生产上部分大队实行的划分作物区建立专业生产组织,实行生产专业化,效果良好。例如一大队划分了两个水稻作物区,固定劳力建立专业生产组织,就更好地加强了田间管理,提高了生产技术,搞好了劳动组织,开展了劳动竞赛,加强了社员的责任心。
行动军事化,是从一大队两个水稻专业队开始的。这两个队今年开始改种水稻,由于操作不熟悉,加之任务大,就需要固定劳力,需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和紧张的生活。可是当时有一部分劳力经常缺勤迟到。怎么办呢?于是军事化就搞起来了。建立了营、连、排、班等组织,制定了几条制度和纪律。这样搞了以后显著的效果是:行动迅速,生活紧张,纪律性强,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因此不久就传遍全社,发展成了全民性的行动军事化:凡是能参加生产的社员,在生产中一律实行军事化行动,严格遵守纪律。接着,建立组织。公社、大队、分队、小组,分别建立团、营、连、排、班,公社各级组织的党和行政领导人分别担任团长、政治委员等。各个厂(场)、矿、站,根据单位大小,人数多少,设立工兵组织,按照管理范围接受公社及公社以下各级军事组织管理。
条条块块有计划
月月季季有安排
公社建成后,如何管理好工农商学兵,这是一个中心问题。这个社的经验证明:需要全面加强计划管理,作到条条块块有计划,月月季季有安排。
为了搞好计划管理,首先是根据各部门的工作性质,分年、季、月,逐级制定各种计划。计划的内容在农业方面:公社对大队,大队对分队,定出年度和收获季度的种植面积、产量指标、投资、投工计划;除年度季度计划外,还有月度计划。生产分队根据大队计划要求,制定出年度季度播种面积、产量指标、投资计划,实行“六到田”,然后按月或旬定出分段计划,提出具体生产任务和措施。生产组根据分队计划实行三至五天小段农活安排,内容是五固定:任务、劳力、质量、时间和负责人。工业方面:公社、大队所管理的一切厂矿,分别由公社、大队定出年度、季度、月度的产值、投资、收入计划。畜牧业:按照管理范围分别由公社、大队制定出年度、季度的繁殖、投资计划。林、渔等业,也都制订了计划。在方法上是上下结合走群众路线。计划制定后,立即发动群众讨论修改、贯彻执行。
如何加强计划管理?这个社的作法是:公社计划委员会切实掌握各个部门计划执行的情况,设一专职干部抓计划进度,定期向领导汇报。每月计划委员会公布一次计划执行情况,并进行研究,帮助解决执行中的困难,对不合理的部分作适当的修正。同时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奖惩制度,表扬奖励执行计划好的单位或个人,批评处罚执行计划不好的单位或个人。把执行计划当成奖惩的重要条件,从而加强群众的计划观念。
样样活路都要有定额
公社实行工资制以后,要不要定额管理,曾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多数人积极主张搞定额管理,他们认为没有定额不容易调动社员积极生产;有的人却不同意搞定额,他们说:“评工记分都不要了,还要什么劳动定额。”有的认为搞了定额也执行不通,净是添麻烦。针对这些思想,在群众中展开了“要不要劳动定额?怎样加强生产管理,把生产搞好?搞定额管理有什么好处”等问题的辩论。经过辩论大家思想认识提高了,一致认为没有定额就不能很好的考核社员劳动好坏,也不能很好的按计划完成任务。如何确定定额标准,有两种主张:一种主张按工资级别确定定额标准,一种主张按一个中等以上劳动力一天所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活路为标准,确定定额。现在看多数的还是按第二种意见确定定额标准,只有少数工厂按第一种。如缝纫工厂即是采取按级制定定额的办法。为了切实贯彻执行定额管理,随着创造发明的不断出现和技术革命的蓬勃开展,还必须经常检查和修订定额标准。同时,要注意同样工种用工之间的差别的调整。
开展竞赛 组织协作
为了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各项工作,这个社十分重视组织群众性的劳动竞赛和共产主义大协作。在组织劳动竞赛中他们的作法是:除大队与大队,分队与分队,组与组之间,厂矿与厂矿之间,自发地互相竞赛以外,公社还有组织地开展评比竞赛。厂矿与厂矿之间,大队与大队之间一月组织一次;分队与分队,分场与分场之间半月一次;小组与小组之间,一般七至十天进行一次。评比后,实行红旗升降,模范单位、优秀社员可得红旗,以资鼓励。在评比竞赛中对模范单位、干部和社员均制定了具体条件。优秀社员的条件一般是:服从领导,带头生产;爱护公共财产,敢于向坏人坏事作斗争;积极带头学习文化和科学技术;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互相团结,能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为了适应全面大跃进的新形势,使各部门各个单位均能按时完成和超额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公社非常重视全面大协作。这种协作包括部门与部门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的人畜力、物资、技术、经验等,通过协作已取得巨大成就。一大队水稻营仅有一百多个劳力,在插秧时由于农活特别紧张,劳力顾不过来,大队即及时组织了四百三十多个劳力协助水稻营插秧,从而保证了插秧质量,按时完成了任务。原三大队三分队因劳力出外多,全队有二十多亩红芋地草生长茂盛,盖住了红芋秧,有荒芜的危险,经过一小队组织二十多个劳力的协作,两天内消灭了草荒的现象。目前全社已形成协作风气。
(原载河南日报,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