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2阅读
  • 0回复

吃饭不要钱以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0-08
第3版()
专栏:

吃饭不要钱以后……
本报记者 古平
10月1日,马镇人民公社一万八千多人欢度国庆,欢庆丰收。
从半夜起,公社的一百多个食堂就热闹起来了。厨师们忙着杀猪,到塘里捉鱼,有的到菜园里摘菜。全社大办喜筵,庆祝佳节,庆祝丰收。案桌上摆满了猪肉和活鱼,院子里一堆堆茭白、扁豆、丝瓜和韭菜。享受“五保”的老妈妈、老爷爷们主动跑去帮忙拣菜,笑呵呵地围坐在一起,畅谈今年的丰收和公社成立后吃饭不要钱的新鲜事。
马镇人民公社在江苏省江阴县,今年水稻获得大丰收。除去征购粮、种子粮和饲料粮以外,全社按每人一年六百五十斤口粮计算,可吃一年零十个月。有了丰足的粮食,全社在国庆前几天已开始实行吃饭不要钱、不限量的制度。不分男女老少,国庆这天平均每人还有四两肉、半斤鱼,全部由公社开支,举行大会餐。
在第三工区九队的食堂里,贫农尹积福一家和全队一百多个人在一起会餐。尹积福今年六十二岁了,子女小,劳力不强。他过去吃饭很“当心”,老是不敢吃足,怕吃过头要超支;解放前更是有一顿没一顿,终年为肚子发愁。在开始实行吃饭不要钱时,尹积福还有点不相信,开头两天不敢吃足,怕最后还要算账。听了有关政策的宣传和鸣放辩论,心里才踏实了。他激动地对全家人说:我们真是到了天仙佛国了,共产主义才沾了点边儿,好日子还在后头哩。
贫农许由申夫妻俩和四个小孩吃得特别高兴。过去他家年年超支,因为负担重,许由申时常出去捉鱼,想增加点收入。许由申常想,靠一个人劳动要使全家吃饱总有困难,什么时候才能过富裕的生活呢?实行吃饭不要钱以后,许由申高兴得跳了起来,他说:这下生活有了保障了,担心吃不饱肚子的心事丢开了,现在的心事就是怎样才能为公社、为建设共产主义多出力,多流汗。他向社员们保证:以后对生产“负责”,无病不请假,天天出勤。现在他一心在公社,把鱼网也卖了,割稻时带病上工,不肯休息。四个孩子分别进了公社的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他妻子也天天下田劳动了。
中农许金芳,全家三个人都能劳动。开始实行吃饭不要钱时,心里有点不高兴。他想:吃饭实行供给制,余下来的再按劳分配,自己的收入要减少。他觉得给那些劳力少、吃口多的社员占了便宜,自己吃了亏。社里展开了是不是有人吃亏、有人占便宜的辩论,向社员进行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许金芳耳里听着,心里慢慢转过弯来了。他想:自己的儿子要结婚,要生儿育女,现在吃亏,将来也要占别人的便宜;现在子女多的人家,儿女会长大,成为劳动、建设的新生力量,现在占便宜,将来就要养活别人。他这样一想觉得新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关系,不存在什么“吃亏”和“占便宜”的问题。共产主义的美好前景把他的心里照亮了,他拥护吃饭不要钱的制度,决心和大家一起鼓足干劲,建设共产主义。
从上海、苏州、无锡等地回家过节的工人,也参加了公社食堂的会餐。他们都为家乡飞跃的发展感到兴奋。上海正泰橡胶厂女工曾金妹说,农村已实行基本生活资料供给制,走在城市前面了,我们也要往前赶,早日实现共产主义。
在二工区的小学里举行的公社成立后的第一次婚礼,吸引了很多人。孩子们在人缝中挤来挤去争着看新娘。在风琴的乐声中,工区主任徐学章给新郎新娘戴上大红花。婚礼开始了,新郎徐曙东的父母亲和祖父母笑盈盈地坐在人丛中。六十八岁的老祖父,不断地站起来把公社买的糖果和香烟散给大家吃。人们笑着嚷着要新郎新娘报告恋爱经过。平常能说会道的新娘孙小妹羞答答地说,她心里有很多话,就是说不出来。大家都知道,孙小妹从三岁起就给人家做童养媳,过了十多年的痛苦生活,解放后才回到自己的家。后来加入了共青团,在共同劳动和工作中,她和团支部书记徐曙东发生了爱情,现在自由结婚了。好几对正在恋爱的姑娘和小伙子们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新郎和新娘。老人们看着这幸福的情景,感叹地说:旧社会结婚是轿子到了堂前,还要一条牛钱;公社办喜事又热闹又省钱,以后就照这样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