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工厂办学,前程远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0-08
第6版()
专栏:社论

工厂办学,前程远大
现在,全国许多工厂大办学校,有小学,有中学,有大学,一浪赶一浪,掀起了高潮,出现了史无前例的景象。这是文化革命战线上的一项重要战役,将彻底摧毁资产阶级对工人垄断文化教育的影响,彻底把工人从文化落后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工人的学习积极性很高,特别是青年工人,更是欢欣鼓舞,努力学习。
工厂办学校,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工厂办学校,是实现劳动人民知识化的好办法。我国文化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把工人培养成知识分子。实行工厂办学校,就可以使工人掌握文化科学知识,使劳动和知识相结合,逐步培养成为有共产主义觉悟的、有高等的文化水平的劳动者。第二,工厂办学校,是发展生产力,提高技术水平的根本办法。在生产大跃进的形势下,工厂越来越迫切感觉到技术力量的缺乏。工厂自己办学校,就可以大量地迅速有效地培养技术人才,使工人成为迅速促进技术革命的主力。第三,工厂办学校,工人是学生,学生是工人,将逐步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界限,加速社会主义建设,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条件。第四,工厂办学校,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实行工厂办学校;人民公社办学校,不要很久,全国劳动人民就都可以受到高等教育,迈向我国文化教育的黄金时代。工厂办学校,是社会主义的办学校的一个重要方面,前程远大。
工厂办学校有许多有利条件,有许多思想政治觉悟高的工人做学生,有富有生产经验的老工人和工程师做教师,有工厂车间做实验室,有很好的教学环境,有坚强的工厂党委的领导,一定可以把学校办好。老工厂要办学校,新工厂也要办学校,要使工厂同时就是学校。一个工厂可以单独办学校,也可以联合几个工厂来办学校,发扬协作精神,有教师的出教师,有场所的出场所。工厂还可以同其它学校联合起来办学。北京第十四中学和宣武机械厂联合举办了半工半读的红旗中学,学生就是徒工,徒工也就是学生,普通中学的课程,由学校调配教师,生产技术课程,则由工厂派人负责。成都工学院派教师给成都量具刃具厂办的学校上课,工厂就帮助工学院的学生到工厂里实习,各得其便。为了办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只要方向对头,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不同的办法,突破陈规,“标新立异”。这就可以使工厂办学校迈过一切障碍,全面开花。
工厂应该办什么样的学校呢?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来确定,既可以办生产上急需的学校,培养厂里生产上迫切需要的技术人才;还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能,做到儿童教育和成人教育并举,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并举;可以办普通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可以办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一直到专科高等学校。现在,有的工厂办学已经从幼儿园一直办到大学,使工人和工人家属不出大门,就可以进适合自己文化程度的学校。工厂办学校不但要为本厂培养人才,也要为其它部门培养人才。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说,工厂“应该注意办技术学校,也应该注意办普通学校来提高所有人员的文化水平,因为这是实现文化革命所必需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所必需的。”工厂办学校,要注意创造条件,向这方面努力。
工厂办学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已有的学校也要进行教学改革。过去,工厂所办的职工业余教育也存在着教条主义,有脱离生产、脱离实际的情况。因此教学效果不能达到预期要求。对这种业余教育,工人也有意见。现在,工厂大办学校,就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检查并克服过去业余教育中的缺点,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加强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克服过去某些工厂工作中“见物不见人”、忽视人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倾向。例如,教材、课程等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必要的改革。教师要深入实际,就地取材,发动群众,编写教材,并且使它逐步臻于完善。要适当精简一些次要课程,压缩一些不必要的课程,取消重复的课程,补充部分的必需的课程。北京有线电厂举办的半工半读大学,在课程安排上,根据需要来确定专业课内容,根据专业课的需要来确定技术基础课的内容,再确定普通课,使教学和工厂的生产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创造一套适合工厂特点的教材和教学制度,既不会使学习年限拖得太长,又不会降低教学质量。
半工半读,是将来工厂办学校的主要形式,也是一种新型的学习制度和劳动制度。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情况,工厂要对学习和生产作出适当的安排,对参加学习的工人的工资待遇要作出相应的规定,才能使这个新的学习制度和劳动制度巩固下来。由于厂矿企业的情况不同,在时间安排方面,不必强求一律,可以根据老厂新厂的不同情况,进行业余学习或半工半读,或是大部用业余时间加上占用少许生产时间。工厂办学校,只要能够保证学习,然后经过努力,创造必要条件再逐步过渡到半工半读。太原钢厂不少工人都愿意半工半读,认为业余学习“不解渴”。劳动力经过合理安排,也可以做到半工半读。这就说明,工厂可以经过努力,有条件抽出一部分人,那怕是很少数,只有一个班来进行半工半读也好。因为目前有了一个班,将来就会有很多班。
工厂办学校,要本勤俭办学的精神,如因生产迫切需要而训练技术干部,厂方可予适当补助;办普通学校,应强调群众办学,不要国家花钱,因陋就简,使工厂和学校在设备方面尽量综合利用,并且发动学生劳动建厂,劳动建校,逐步地做到在课程、师资、设备等方面成为日益完备的学校,不断提高。
各地工厂办学校有了很大发展,可是,这中间的道路不是很平坦的,也经过了先进和保守的斗争。山西机床厂举办半工半读的红专大学,工人去学习,车间的干部思想不通。他们说,生产任务火烧眉毛,只能顾眼前!党委批判了那种鼠目寸光,只顾眼前的思想。大家认识到,只有自己办起大学来,才能从根本上扭转由于技术力量不足而在生产上造成的紧张局面,如果不立即着手,不要说新建的成批工厂要找老厂支援,就是本厂的扩建任务也没法子完成。思想通了,决心下了,学校就办起来了。天津春和织布厂在办半工半读学校时,有的人顾虑重重,前怕龙,后怕虎,怕劳动力不足,怕完不成生产任务。但是,经过打破顾虑,解放思想,依靠群众,发掘潜力,改进操作技术,学校办起来,生产任务完成得更好。从这些事例看来,那种只看到生产任务,而看不到培养技术力量的思想,是一种见物不见人的思想。这种思想,在许多工厂的领导干部中,现在还有。所以,在工厂办学校的过程中,要经过辩论,统一认识,厂矿的负责干部要认识到一个工厂要成功地进行技术革命,制出新产品;但是也要进行文化革命,培养出共产主义新人。技术革命、文化革命都是为了发展生产。不提高文化水平,生产力就必然落后。只有使工人文化水平大大提高,才能在技术上更大的跃进,生产上更大的发展,并早日建成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共产主义的工厂和共产主义社会。事实已经证明,工厂办学校,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抓不抓的问题。
只要政治挂帅,加强党在这方面的领导,解放思想,发动群众,“英雄大有用武之地”,工厂一定能够办学校,有了困难一定能够克服,碰到缺点一定能够纠正,一定能够把学校办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