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人愈老心愈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0-10
第3版()
专栏:

人愈老心愈红
潘乃文
广西百色县上游人民公社七塘队在夏收夏种结束后,抽调了60%多的劳动力去搞钢铁生产和水利建设,同时农业生产的粮食指标又一再加码。于是队干部们成天在思考着:“能不能使钢铁、粮食生产和水利建设同时搞好?”“难道我们就被劳动力不足的困难吓倒吗?”可是,思想获得了解放的人们对这些问题是不愿意作否定的答案的,因此,最终的答案是:“硬要钢铁、粮食元帅同时升帐,水利建设也要同时搞好。”有了这个信心,队内的全体干部就开始在进一步想办法了。生产队长是很熟悉本队情况的,他计算了一下本队有一百多个老年人,如果把这些老爷爷、老奶奶组织起来,分给他们一些轻活,就可以替换出许多主要劳动力。这个办法提出来后,立即得到了其他队干部的同意,于是他们就分途去串连了。
老当益壮和老来无用
把老年人组织起来,参加集体劳动,并不是件简单的工作。队干部们在酝酿串连老人们参加集体劳动时,遇到了困难。有些老人说:“老来无用,能干什么!”但在串连中也有一些老爷爷、老奶奶这么说:“是啊!这是个挺好的主意,为什么你们不早提出来呢!”这两种不同的反映,队干们觉得可以组织辩论一下。辩论会开始了,很多老爷爷把历史上的老英雄搬出来了,从黄忠七十岁还使八十斤的大刀一直到红军团长方和明还乡作劳模,人们在滔滔不绝地谈今说古;同时会上还总结了两点老年人参加集体劳动的好处:1.分给干的是轻活,不仅不劳累,相反可以舒筋活血;2.老年人有生产经验,可以通过集体劳动,传授给后生。辩论后,意见趋于一致——“不是老来无用,而是老当益壮”。会后,队干部组织了老年人到三里以外的百色糖厂和澄碧水库去参观,他们受到了很大的感动。好几个老人在糖厂内和工地上写出了自己创作的山歌,其中年届六旬的陆章新的一首山歌上面写道:“工农生产大跃进,人人都要鼓干劲,老人不能甘落后,也争红榜第一名。”七十五岁的杨文光爷爷说:“我已经是十七年来两耳不闻窗外事了,十七年伴我的是烟火和小孩的哭声,不是你们组织我来参观,真的我就与世隔绝了。”
老年人可以干些什么
在把老年人发动起来之后,队里根据老年人的体力和技术情况,分配了工作。这个队年在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共有一百二十八人,除了有些身体衰弱的外,能干些轻活的还有一百一十八人。队里把他们分成了十个“黄忠组”:第一组是养猪小组,由二十三人组成,这些人只管饲养猪和种饲料地,不管打柴;第二组是种菜小组,由十三人组成,包种菜地十八亩;第三组是托儿小组,由二十三人组成,负责看七十六个小孩;第四组是木工组,由八人组成,负责修理农具;第五组是炊事小组,由十四人组成,到各个膳堂负责添柴生火;第六组是磨房小组,由九人组成,分别到各水碾房和兽力磨房,负责掌握放水添磨;第七组是养牛组,由六人组成,共放耕牛六十九头;第八组是养鱼小组,由六人组成,看管八口鱼塘;第九组是村边积肥组,专门拾捡村头巷尾的肥料和负责村内的清洁工作;第十组是医疗组,由七个有医务经验的老人组成。这些组建立后,立即开始工作。这十个组,在两个月来,做出了很多出色的工作。如托儿组的老奶奶们除带好孩子们外,并且做出了十几种玩具,供小孩们玩耍;木工组修整了八架牛车,制出了六架万能耙、一架玉米播种机、十对水桶;村边积肥组除搞好村内卫生工作外,积了二千担牛粪尿。
对老人们的照顾
老年人们在参加集体生产后,队内对他们给予了一些物质照顾,如发给他们一些买烟草的零钱,定时在食堂内给他们一顿“营养餐”(即在普通饭菜内添上一点猪肉);并且经常关心他们的寒暑,使老人们感到温暖。因此老人们中也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定时评比。这样,使每个老人都精神愉快,生产中出现很多奇迹。如六十八岁的陆炳连,培育了一亩亩产十万斤蔬菜的菜地,现在生长非常好;养猪组的十二头猪在两个月前只有八百九十五斤,现在骤增到二千五百零六斤,其中有一头已有三百多斤;养猪组的老人们,还根据自己的经验,发明了“人工酒糟”(即饲料发酵)。
劳动从谋生手段变为乐生要素
老人们的劳动热情正在增长,有的老人说:“现在只要闲一阵,就感到闷的慌。”六十多岁的秀文妈和七十二岁的伦中妈开展了劳动竞赛,条件是看谁把孩子们带得好。六十八岁的陆炳连偷偷地学习操纵双轮双铧犁,想在青年人面前抖擞一下威风。这些事迹传开后,青壮年们受到了很大的感动,人们都在忘我的劳动。劳动——从谋生的手段变为了乐生的要素。 (原载“广西农村”)(附图片)
妥木斯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