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孟县小麦亩产六百斤怎样得来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0-10
第3版()
专栏:

孟县小麦亩产六百斤怎样得来的
中共孟县委员会
河南省孟县有二十五万八千亩小麦,今年亩产六百零三斤,比1957年亩产量提高了两倍半以上,比历史上小麦产量最高的1956年提高了一倍多。而且有六十七个农业社亩产千斤以上。
孟县小麦丰收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的。是贯彻了总路线,以整风为纲的胜利,是全党和全县人民苦战一冬,大干一春的结果。
孟县小麦丰产是怎样得来的呢?概括的说:在小麦栽培和管理上,抓住了“种、管、收”三个环节,过好了这三个关。
第一关:种好
深耕细耙
小麦丰产第一关,就是保证“种好”。保证种好的标准是:“深耕细耙,施足底肥,适当加大播种量,普遍采用良种,适时早播,保证密植全苗,并把地下虫害消灭在麦苗出土以前”。去秋种麦时,虽然遇到百日无雨的严重干旱情况,但全县麦地一般都深耕在七至八寸;高额丰产地深翻九寸至一尺二。让土地来一个大翻身,这是挖掘土地潜力获得小麦大丰收的先决条件。并且作到了耕前施足底肥,耕后随即细耙保墒,作到上虚下实。
采用优良品种,保证播种质量
全县普遍采用优良品种,如碧蚂一号、碧蚂四号、白玉皮、五○麦等。在播种前普遍进行了三选一晒,即:用筛子筛选,簸箕风选,胶泥水选,淘汰了劣种、杂种,并在太阳下晒数日,以杀病菌减少病害。播种时全部进行了温汤浸种、药剂拌种。同时实现了合理密植,一般行距都在四寸五左右,播种量都比过去增加了,如旱地区每亩十二——十四斤,水地区十六——十八斤,少部分地区种二十斤。全县二十余万亩有虫面积,全部进行了药剂土壤处理。
全盘安排农活,合理调配劳力
为了争取适时早下种,各社都实行了五边结合的办法,即:边收秋,边送粪,边浇水,边整地,边播种。根据农活情况,合理分配了劳力。在行动中采取了五抓(抓政治思想,抓表扬先进、带动落后,抓劳畜力全盘安排,抓出勤率,抓小麦播种质量)七固定(固定地块,固定种子,固定农药,固定农具,固定牲口,固定工分)的办法,从而保证了全县小麦种的好、种的适时,给小麦丰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查苗补苗、
保证全苗
在小麦播种工作中,我们体会最深刻的一点经验就是“查苗补苗,保证全苗”。麦苗出土后,县委立即发出指示,号召各社都要进行逐块检查,麦苗站队,凡是三寸内无苗者即为断垄缺株的标准。根据检查结果,共有十二万亩缺苗,缺苗严重的在40%左右,一般地也在20%左右。县委立即组织进行全面补栽。但当时群众的思想抵触很大,有的说:“麦苗不栽小”,有的怕栽不活,还有的说:“活了也难结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县委就把东街社的移栽小麦经验,加以总结,并组织全县参观,推广了移稠补缺的经验。在移栽技术上,采用挖坑栽苗,用脚踏实,最后浇水的办法,保证栽一株活一株。这样就把全县十二万亩缺苗麦地基本上作到了全苗均匀,达到“地不断垄,垄不缺株”的标准。
第二关:管好
适时锄耙,加强管理
从麦苗出土的那一天起,除了适时适量浇水,分期施肥,使其吃饱喝足以外,还进行了精细的田间管理工作。在这方面我们的经验是:“三锄、五耙、两拔草,丘岭地区一镇压”。冬季上冻以前,将应锄和能锄的麦田进行了普锄普耙,以便松土保墒,增加地温和锄掉杂草。小麦返青后进行第二、三次锄耙,结合拔麦垄草。丘岭地区还进行一次滚麦镇压,促使小麦在返青后,分蘖多,起头齐,扎根下伸,生长健壮,增强抗旱、抗风能力。清明前普遍骑麦垄拔了第二遍草,减少地力消耗。
增加施肥量,消灭“斋公田”
今年孟县的小麦所以能够显著大丰收,主要一条经验就是施肥量的成倍增加。去冬以来,全县开展了熏肥、高温人造尿、挖塘泥、圈猪积肥,尤其是全县开展了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熏肥活动,既节约又省劲,对增产起了很大作用。全县完成积肥一百零八亿斤(不包括自然肥料),保证了所有麦田在原来平均施肥七千斤的基础上,增加到三万一千五百斤。在施肥技术上,由“三肥”改为五肥,彻底消灭了“斋公田”(即不上肥的田)。在施肥方法上,普遍采用了粗肥细施、撒施或条施,尽可能早施;人粪尿窝施或冲沟施,做到了多施分期施。
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到分期施肥的作用很大。根据小麦生长规律和特性,施肥的时间和作用是:(一)种麦前施底肥,亩施粗肥八千五百斤,大部用牲口粪和混合肥。其作用是促使小麦根系发育,幼苗健壮,冬前分蘖多,抗寒力强。(二)上大冻前施冬肥,每亩施粗肥一万斤,可以补充底肥之不足,能及时供应来年小麦返青的充足养分;并能增加地温,有保证小麦幼苗安全越冬的作用。(三)雨水前后施第二次追肥,每亩施入人粪尿二十担,或粗粪五千斤左右,促使过冬麦苗迅速返青,起头齐,有效分蘖多。同时最好普施草木灰一次,以便增强磷钾素,使小麦秆粗秆硬,增强抗风能力。(四)清明节前结合浇拔节水,施第三次追肥,每亩施入人粪尿十担至十五担,或粗肥五千斤,其作用是促使小麦拔节,生长健壮。(五)谷雨前后施孕穗肥,每亩施入人粪尿十担左右,或化肥十斤至二十斤,以达到穗大子肥,麦粒分量大,质量高。
适时适量让小麦喝足水
“庄家是朵花,水、肥能当家,有肥没有水,增产劲不大”。这是孟县人民在取得小麦丰收的措施中,对浇水重要作用的估价;也是体会最深刻的又一条经验。凡是给小麦喝足水的地区,小麦产量就高。城关乡明星农业社,由于让小麦喝够七水,全社一千二百零五亩小麦,就获得亩产一千二百五十斤的高额丰产。城伯乡罗庄堡农业社,由于浇水不足,每亩只收入三百五十斤。浇水技术方面,今年也有新的改进。即:按照小麦生长期内的变化情况和小麦需要水量大小,适时适量的进行小畦浅浇,并在“三肥五水”的基础上改进为“五肥七水”。根据小麦生长的规律,每次浇水的时间和作用是:(一)从寒露至霜降浇底墒水,主要是保证麦子种好,密植全苗。(二)麦苗倒针后,浇一次压根水(又叫踏垡水),其作用是促使麦苗扎根牢固、生育健壮。(三)大雪前后浇盘根水,能够平抑冬季地温变化,保持正常温度,使小麦安全过冬;并保证在早春麦苗返青时,以足够的水分和养分供应。(四)惊蛰前浇小麦返青水,可促使小麦迅速返青,有效蘖多,还能增加地下温度,有避免早春霜冻的作用。(五)清明后浇拔节水,其作用是巩固有效分蘖,起头齐,生长快,秆子粗,穗子长大。(六)谷雨前后浇孕穗水,可使小麦抽穗整齐,能保证小麦在扬花期间有充足的水分供应,让受精子房增大,促使麦穗的第三小花易于受精,结子率高。(七)立夏前后浇灌浆水,小麦复沟浅平,使子粒大而饱满。在浇水方法上普遍推广了小畦浅浇的经验,杜绝了大水漫灌现象。根据历年的经验教训,小麦拔节以后,在浇水方面还总结了“三浇三不浇”的灌溉要诀,即有风不浇无风浇;阴天不浇晴天浇;黑夜不浇白天浇。
“事在人为,人定胜天”
旱涝、晚霜、虫害、暴风骤雨等自然灾害,对小麦丰收有极大威胁。孟县广大干部和群众在这方面,经过数次严重考验;并在防止措施上,也摸索了比较成熟的经验。由于从思想上,组织上、物质上均有充分准备,从县到乡、从社到队,逐级建立了防灾治虫组织。分片包干,固定专人负责,加强虫情侦察,经常连系气候预报。因此,全县用烟熏的办法战胜了两次霜灾;用绳索架缚、空中架网等办法战胜了暴风雨的袭击;用土壤处理的办法,基本上清除了小麦吸浆虫和红蜘蛛;并出动了九万人,用二十天的时间战胜了百日不雨的干旱。
现在我县广大干部和群众,已经从实际斗争中得到了考验,“事在人为,人定胜天”的道理普遍深入人心。
第三关:收好
丰产必须保证丰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县委在麦收前召开了一千八百人的扩大干部会议,进行了夏收夏种工作大辩论。在认识提高的基础上开展了“乡乡作安排,社社订计划,人人出点子,个个想办法”的讨论热潮,充分研究了收好小麦的具体措施,各社均合理地安排了劳、畜力。同时机关、学校,乡与乡、社与社、队与队之间开展了社会主义大协作,互相支援,保证按时按质完成收割任务。大家提出的口号是:“消灭天灾人祸(瞒产贪污,私分,鸟兽害),保证地不丢穗,场不丢子,作到细收细打,颗粒还家”。在收割中真正作到了“人人上战场,家家无闲人”。各级领导除了亲自动手参加收割外,还不断深入检查问题,经常召开地头会、小型战地会,及时地解决了发现的问题。同时,全县共计组织老年、儿童二万一千多人建立了三千四百八十个拾麦队(组),共计拾麦四百五十万斤,作到了颗粒还家,确保了丰产丰收。
加强党的领导
贯彻群众路线
县委始终贯彻了“加强第一线,拧成一股绳,部门和中心相结合”的领导方法,不断的在党内批判和克服了本位主义和分散主义;同官风暮气、右倾保守作了不倦的斗争。
处处有重点,事事有榜样
县委在领导大丰收的过程中,注意作了多点培养,点面结合,促使麦田管理由不平衡到平衡,由新的不平衡发展到新的平衡。在这方面,县委确定了缑村、城关两个重点乡,培养了大面积丰产,各乡都有重点社,社有重点队,队队都有丰产田,到处都有先进旗帜和学习榜样,并且经常培养与组织了同样条件同样工作上的互相唱对台戏。那里有典型,立即去培养,就到那里参观,就地辩论。那里有经验,马上就去总结,就在那里召开战地会议,将先进经验迅速传遍全县各地,把各项工作不断推向新的阶段。
评比参观,促进督战
每当一个阶段的生产农活基本结束时,县委就组织一次全县性的大评比大检查,总结经验,巩固战果,发现问题,辩论纠正。去冬以来,全县先后组织了六次大检查大评比,推动了全面工作高潮又高潮,跃进再跃进。在小麦管理方面解决问题尤为突出。第一次大检查大评比,突出的解决了移苗补栽问题。在小麦返青时又组织了第二次大检查大评比,解决了三类苗的问题。第三次大检查时,发现了小麦生长新的不平衡,当即又开展了“两加(加肥加水)两除(除草除虫)一保证(保证消灭三类麦苗)的麦田管理工作。第四次大检查发现麦田出现了新的不平衡,县委又提出了分别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作到块块升级。第五次大检查又重点批判了“定局论”,提出了“小麦不收割,管理不停止”的口号,实行了措施到田,分工负责,层层包干,一环扣一环的领导方法,使小麦管理一竿子扎到底。第六次检查是在小麦将要成熟时,结合县扩干大会进行的,主要贯彻了十分指标,十二分措施,二十四分干劲的精神,突出的批判了领导思想上的右倾保守,和下马泄气的情绪,从而保持了力争上游的革命干劲,增强了实现指标的信心。
培育干部试验田,转变了领导作风
全县干部和机关学校都搞了小麦试验田,共种五千八百零八亩,社队都有大面积丰产亩。从实践中摸索丰产经验,以生产指导生产,效果良好。实践证明,干部培养试验田,是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最好形式;是通过实际生产过程,学习科学技术,提高生产知识,使干部走向既红又专方向的重要措施;是以典型示范,教育群众,克服右倾保守思想,促进农业生产跃进再跃进的有效方法。通过培养试验田,干部的政治思想健康了,工作更加积极。
统一思想,统一行动
县委在领导全面工作上,在党的集体领导下,从县到乡实行分地区、分行业、分战线、全面分工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领导方法。全县在地区上分三类:即丘陵地区、平原高产地区低洼易涝地区。在行业上分六项:即棉花、粮食、红薯、水稻、花生及其他经济技术作物和畜牧饲养。在战线上分六条。即党群、政法、文教卫生、工业、财贸、农林水。作到“事事有人抓,样样有人管”。并且从上到下,实行层层逐级全面包干的领导方法,即:县委包乡,乡党委和主要干部包乡的一片,其余不论是乡干或部门干部分工包干到社,社干分工包干到队,一般常年不变,一包到底,作到乡乡有县委,村村有干部。
目前,全县人民正高举丰收红旗,乘胜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