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上海大中学校广泛同工农挂钩 许多学校搬进工厂、农业社,有的工厂搬进学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0-10
第6版()
专栏:

上海大中学校广泛同工农挂钩
许多学校搬进工厂、农业社,有的工厂搬进学校
据新华社上海9日电 上海市大中学校在实行勤工俭学中,根据上海市工厂集中、行业俱全的特点,除自办部分工厂外,广泛同工厂、企业及农业生产合作社“挂钩”,使全市四十多万大中学生在短期内都参加了生产劳动。到目前止,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二十一所高等学校和二百所中等学校已和四千三百七十八个工厂、企业、农业社和手工业社挂了钩。随着人民公社的建立,挂钩的内容也在起变化,有些学校同工厂、农业社经过一个时期的挂钩之后,学校搬进了工厂、农业社;有的工厂搬进了学校。他们的口号是:“先挂钩,后并家”。这是上海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趋势。
上海的大中学校和工厂、农业社开始挂钩时,普遍的方式是双方建立固定的联系,师生定期分批前去参加生产,进行一般劳动;有些学校师生在下厂下乡劳动的同时,帮助工厂、企业和农业社创办业余学校;工厂、企业、农业社则负责教会前来参加劳动的师生在一定时期内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但是这些一般性的挂钩方式,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后来,复旦大学物理系把挂钩的杨兴记机器厂搬到学校里来。上海戏剧学院师生一百五十人搬到了“七一”人民公社去安家“落户”。还将有更多的学校搬到工厂和农业社里去。新学年开始以后,上海各高等学校的师生更整系成批的开赴工厂、农村和企业、事业单位,走上生产劳动的岗位。各高等学校已经把到挂钩单位参加生产劳动列入正式课程,每年参加劳动的时间一般是三个月,最长的是半年。有些学校将通过挂钩,建立半工(耕)半读制度。
上海市大中学校的师生,还协助挂钩单位创办了一千六百多所各种类型的业余学校,帮助农业社建立了许多座沼气站、小高炉、潮水发电站、颗粒肥料厂,种了许多种农作物的试验田。许多学校并利用自己的设备和技术力量,接受了挂钩单位大量的生产、设计和试制新产品的任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