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3阅读
  • 0回复

六、七、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0-10
第8版()
专栏:

六、七、八
陈龙
六、七、八岁小娃娃,水稻种得顶呱呱;大家要是不相信,就让事实来回答。
湖北省宜城县国营农场工人的子弟——六岁的向金林、七岁的吴成功和八岁的郑金莲,合伙培育了一块水稻试验田。说起来,好像神话。
今年4月17日,全场的党团员、干部举行跃进誓师大会。这三个平常总在一起游戏的小孩,也溜进会场,挤来挤去。会场上有一种不平常的气氛,吸引着孩子们。人们严肃地向毛主席宣誓:保证带头种好试验田,争取全场水稻亩产双千斤,争取上北京见毛主席!试验田是怎么回事?孩子们虽然不大明白,但是他们懂得:向毛主席宣誓的事,一定是好事。
“我们也要种试验田!我们也要见毛主席!”吴成功拉着郑金莲挤到讲台前,向毛主席像行个礼。
会后,干部的试验田建立起来了,吴成功的爸爸也天天忙着种试验田。一天,吴成功对郑金莲和向金林说:“我们向毛主席行过礼了,应该学爸爸种试验田呀!”第二天,吴成功的妈妈到处找不见要用的铁锨,找呀找呀,终于在空场里找到了,吴成功正在那儿挖地呢!他被妈妈骂了一顿,铁锨也被拿去了。三个人在那儿呆了一下,决定另找门路。后来,他们找到一支坏铁铲,又继续挖了起来,整整挖了一平方公尺大的一块,灌上水,就准备插秧了。
孩子们不知道从哪儿弄来了几束秧,就正正经经地插起来。这时,场里技术员老阮从这里走过,吴成功看见了就喊道:“叔叔,我们种试验田好吧!”“你们为什么要种试验田呀!”老阮好奇地问。“爸爸和叔叔们都在种,我们为啥不种。”吴成功这样回答。
是呀!大人们的一举一动对孩子是有多么深刻的影响啊!老阮感慨着,正想走,又被吴成功喊住了,说:“叔叔给我们找一块好田行吗?”“给你们一块好是好,就是你们种不了。”老阮不在意地回答。谁知道,孩子们一听可高兴了,他们立即放下手上的秧,三个人都拉着老阮的衣角,三双眼睛都用恳求的眼光望着他。这个说:“我们向毛主席行过礼了。”那个说:“给我们一块好田吧!”另一个又说:“不答应就不让你走。”
老阮想:这回可是弄假成真了。老实说,他已经被孩子们这种大人般的决心感动了。“给你们大路旁那块两分地吧!”老阮决定了,但还是不放心地接上一句:“可是,你们搞得了吗?”“搞得了,我们天天搞。”吴成功坚决地回答。
“我们也有试验田了!”吴成功回家一进门就告诉了妈妈。妈妈说:“鬼话,别天天去弄泥巴,给我添麻烦!”在妈妈面前,孩子没有回嘴,也没有屈服。他们决定马上动工,也学大人的样子搞个试验小组,选小组长。小组会上当选的是吴成功,他向大家说:“以后叫你们干啥,可要听话啊!”
说干就干,但两分地挖了半天,还只是挖了一个小角。孩子们开始发急了;人家都在插秧,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插秧呢?这时,团支书丁喜洪来了,吴成功就要求道:“丁叔叔,帮我们犁一下吧!”老丁就给犁了。
田是犁了,要插秧怎么办?孩子们到处要秧,这几束,那几束,凑了不少。怎么插?听说1×5寸最好,可是1×5寸又是什么样的呢?正好农场里组织参观插秧,孩子们也跟着去看,回来,就照1×5寸的规格插起秧来,不但插得整齐,还插得快,郑金莲一手能插两蔸呢!
插上秧以后,大人们怎么干,孩子们怎么学,追肥、除草、灌水,样样没有落后。没有肥,就背着小粪筐到处捡粪;除草没有耙子,就用手抓;灌水不会用水车,就拿洗脸盆从沟里提水。
7月间,稻子黄熟了,孩子们拿着小镰刀收割。打场这一天,县里的县长、农业局长、妇联主任和场里的干部都来参加验收。这两分田的总产量是一千二百五十斤十二两。在欢呼声中,孩子们蹦呀跳地唱起来:
毛主席,像太阳,
照到哪里哪里亮!
两分地产一千二百五十斤十二两,折合亩产就是六千二百五十三斤多,这比全场平均亩产二千零八十七斤要多出两倍。岂不是奇迹!岂不是红旗!岂不是小人办大事!在全场庆祝丰收大会上,孩子们受到了奖励,每个人的奖品是:一套新衣裳。
第一次种试验田就获得了大丰收,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多么大的鼓舞,他们是越来劲儿越大。有一天,在空场里的磨盘子上,又开小组会,讨论种晚稻的事情。订了规划,就在田头插上一块木牌子:
英雄出少年,儿童搞试验;
水稻两分地,总产达两千。
要插晚稻了,生产队分给孩子们的秧又黄又瘦,孩子们就另找技术员老阮要了一些好秧。孩子们为了争取晚稻总产超两千,天天守在地里,没有活干就站岗放哨。
9月1日,省委书记王延春同志来到这个农场,参观了孩子们的试验田。可不是,三个光着脊梁的小孩正在那里提水灌田,田里的稻子长得绿沉沉的密麻麻的,好看得没法说,周围哪一块能比得上呢?
王延春同志对孩子们说:“你们学习了大人们,超过了大人们,现在大人们要向你们学习!”
的的确确,孩子们的试验田已经成为全场晚稻第一田,成为全场学习的样板。在加强晚稻后期管理中,场里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所有的晚稻都要向“六、七、八”看齐!“六、七、八”的名字震动全场,人们一听到它,就会勉励自己:总不应当输给娃娃们吧!
〔原载“七一”杂志〕(附图片)
〔苗地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