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共产主义思想在成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0-12
第2版()
专栏:

共产主义思想在成长
新华社上海分社记者
当你看到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心里怎么想?是把帮助别人克服困难当作自己的责任呢,还是站在一边袖手旁观?
当你看到别人将要超过自己的时候,你心里怎么想?是积极帮助别人共同前进呢,还是希望人家不要赶上?
当你有了成就的时候,你心里又怎么想?是把成就看作集体的胜利呢,还是……?
这里是发生在上海工厂中的几个故事,优秀的工人们回答了上面的问题。
送红旗
在新沪钢铁厂二分厂一个周末的会议上,轧钢一工场青年班的工长蒋全大,听说二工场丙班打算在星期天加班四个小时,补足上半月脱下的任务。可是二工场星期天要大检修,想借用一工场的轧钢机。蒋全大想:“两个工场的机器不一样,二工场丙班同志操作起来不顺手。一定要妨碍补足任务。”
怎么办呢?蒋全大回到班里一商量,都说愿意放弃休息,帮丙班一起操作。第二天,青年班一早就来了十三个人,把机器都校正好,保证准时开车。丙班同志不顺手的地方,都由青年班的工人上去操作。四个小时过去了,丙班不但补上了脱下的任务,还超额了一吨。
丙班的产量从此直线上升,快到月底,已经和青年班不相上下。青年班这个月能否保住红旗,已经发生“危机”了。正在这个紧要关口,丙班几个工人生病了。青年班显然已居于保住红旗的有利地位。消息传出,青年班的同志立即作了决定:本班加倍努力生产,争取保住红旗,同时抽出七个人去支援丙班。
这真是有些出乎寻常了,可是青年班的党员冯本良、张元山等说:“我们应该帮助别人赶上来,我们竞赛不单单是为了夺红旗,更重要的是为了一起提高,一起前进!”
结果,丙班超过了青年班,红旗送到了丙班。青年班却得到了更大的光荣,厂里工人们说:青年班插上了共产主义思想的红旗。
连中四元
快要下班了,上海机修总厂青年炉的曹国相炼钢小组在不到八小时内已经创造了两个新纪录,可是曹国相对小组的同志们说:我们来个“连中三元”,再创造一个新纪录!
“时间来不及了,怎么能创造第三个纪录?”一个青年艺徒问。
曹国相笑着说:“我们来不及,可以帮助下一班创造新纪录。
不一会,接班的张鹏飞小组的同志们来了。曹国相就把自己创造新纪录的经验一五一十地讲给大家听。
张鹏飞小组迅速掌握了上一班的经验,钢熔化得更快了!结果,他们用一百一十五分钟炼出一炉普炭钢,比曹国相小组的纪录又缩短了两分钟,创造出全国最新的纪录!
“连中三元”实现了,但是人们说,这是“连中四元”。
往常,交接班后的第一炉钢,总要延长十多分钟,因为上一班不替下一班创造快速炼钢的有利条件,这已经成为影响完成计划的一个因素。现在曹国相小组替下一班作好各种快速炼钢的准备,还传授经验,使接班后第一炉钢就创造新纪录。这件事的本身,不也是新的纪录吗?
从“比苗头”到大协作
上海有线电厂的电话机车间和交换机车间的工人正在开会,支部书记对大家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天,电话机车间工人沈福寿想把六角车床改成自动车床,就少一个零件,需要交换机车间的刨床加一下工。他跑到交换机车间,干部都摇摇头,回答说刨床没有空。他踱来踱去发急,给交换机车间的老工人翁仁照看到了,就问:“老沈,这个零件加一下工,要多少时间?”老沈忙说,“要不了二十分钟!”翁仁照就把刨床上自己的活儿停下来,马上替沈福寿做。不到二十分钟,零件就做好了。
听了这个故事,有两个青年工人特别感动。他们是王永明和陈阿福。他俩原先在一个小组,合作得很好,后来调在两个车间,都当了车床组的小组长,大家都想把小组搞好,压倒对方,彼此“比比苗头”。
存了这个心,纠纷就来了。有一次电话机车间王永明小组有一批主轴需要交换机车间的陈阿福小组加工,陈阿福一看正是对手的活,就放在一边,只顾做本组的东西。过些时间,王永明走来一看,主轴仍旧躺在地上,轴上还生了锈,就质问陈阿福,陈阿福一再强调自己小组如何如何忙,以后又拖了很久,才把主轴加工好。逢到陈阿福小组需要王永明小组协作时,王永明也能拖就拖。大家只想自己先进,压倒对方。
老工人翁仁照的故事使两位青年工人都睡不着觉。大家是为了社会主义,我又是为了什么呢?
第二天一上班,陈阿福就去找王永明讲:“听说你们车床不够用,我们马上调一部最好的车床给你们”。王永明听了,十分感动,马上回答说:“听说你们人不够,我们马上调人来!”
从此以后,陈阿福和王永明两个人,两个小组,你帮我,我帮你,彼此协作,一起飞跃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