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不受益 也负担 可歌可颂的共产主义行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0-15
第7版()
专栏:在理论刊物上

不受益 也负担
可歌可颂的共产主义行动
在中共江苏省委主办的理论刊物“群众”第四期上登载了两篇歌颂共产主义风格的文章。一篇题为“二河工地上的共产主义风格”,报道了开挖淮沭河工程中,农民表现的共产主义精神,这个工程直接受益的是淮阴地区人民,但工地上的十万劳动大军,都不是淮阴人,而是来自南通、扬州、盐城三个专区的常备民工。他们打破了“谁受益,谁负担”的界限,他们说:“淮阴地区的失收,就是我们的减产,淮阴地区的增产,就是我们的丰收。”如皋县俊发乡原定出一百五十个民工,报名的就有六百四十六人。南通专区的启东、海门的民工,从家里带来数千斤岱字棉棉种,作为礼物送给当地群众,并选出植棉技术高的人,帮助当地干部种试验田。另一篇题为“协作精神光芒四射”,写工人的共产主义协作思想。苏州民丰苏锅农具厂在生产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仍积极支援别的单位,在一个多月时间,派出技工三百二十一人次,为别的单位赶制炉壳、炉底二百四十五只,培训炉工一千三百七十二名。有的工人为此夜以继日地工作,病了也不休息。他们说:“别人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困难;搞好别的厂,就是搞好自己的厂。”
刊物的编者写了一篇题为“可歌可颂的共产主义行动”的文章中说:这两篇文章,读起来令人心情激动,光辉灿烂的共产主义思想扣动着人们的心弦。对于这样富有感染力的共产主义的教材,我们不仅要广为传诵,而且还要进一步发动大家从各方面来大书特书,把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增长的美事,充分地反映出来,使之家喻户晓,发扬光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