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缩小耕地面积 提高单位产量 石楼县粮帅一步登天 去年亩产四十九斤 今年跳过千斤大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0-16
第3版()
专栏:

缩小耕地面积 提高单位产量
石楼县粮帅一步登天
去年亩产四十九斤 今年跳过千斤大关
据山西日报消息 地处晋西高原、素称贫瘠的石楼县,经过一年苦战,彻底改变了低产面貌。全县九万三千亩基本农田(二万九千亩经济作物不包括在内),现在已经收割完毕,每亩平均实产达到一千零四斤,与1957年亩产四十九斤相比,提高了十九倍半,与大丰收的1956年亩产七十四斤相比,也提高了十二点六倍。再加上今年停耕坡地中农林间作和农草间作所产的粮食,全县总产量达到一亿零三百八十三万斤,与去年的一千七百一十一万斤相比,增加五点一倍。今年的总产量等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3年至1957年粮食产量总和的90%。全县每人平均粮食由去年的三百八十斤提高到二千五百九十六斤。
今年石楼县所以能够由“低产”区一跃而为粮食大大富裕之地,是全县人民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改变了以往“广种薄收”的旧的耕作制度,坚决地采用了少种多收、即建立基本农田制度的结果。全县原有三十八万亩耕地,每人平均近十亩。这些土地,绝大部分分布在坡度达五十度的黄土梁峁及沟壑的半坡或顶端,耕作条件十分恶劣,人们只能从每一亩地里得到三、五十斤的低微收获。解放后,全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大搞水土保持工作,已经得到不少成就。但是,从根本上改变低产、贫困面貌的道路还是在去年冬天才找到的。当时,摆在人们面前有两条道路,是沿着旧的“广种薄收”的道路,以改良主义的办法实行渐进呢?还是以革命办法,建立以沟地漫地为中心的基本农田,实现大跃进呢?县委领导全县人民,通过大鸣、大放、大辩论,在大多数群众的同意下,坚决地选择了后一种办法。县委并作出了大搞基本农田的决定。之后,还建立了基本农田建设指挥部,抽出三个县委书记和一个县长去领导这一工作。经过两个月的时间,全县先后在黄土沟壑中打起土、石坝四千二百一十条,完成了九万多亩淤沟漫地工程。其中有三万亩今年就能种植,并且已经获得大丰收。这三万亩地共产秋粮四千一百四十五万斤,等于去年全县粮食总产量的二倍多,每亩平均产粮一千三百五十斤。
石楼县空前大丰收的实践生动地表明,建立以沟地漫地为中心的基本农田制,是土石山区改造大自然的最好方向。沟地漫地有以下几点优越性:第一,把种在山坡上的耕地改种到山沟中,可以蓄水保墒,并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山上的朽草朽木和牲畜遗弃的粪便当作肥料;第二、耕地从山上换到沟里,也便于使用牲口、车辆进行农田的运输工作,彻底改变肩挑人担的现象,提高劳动效率;第三、建立沟地漫地还可以和水土保持工作密切结合进行,一举两得。
大丰收使石楼县人民结束了贫困。全县四个人民公社的一万多个农户,普遍实现了社社有余粮,户户都富裕。按照县委最近制定的分配方案,今年全县准备超额一点三八倍完成国家粮食征购任务,每人留粮增加到六百斤。此外,每人还要储备一年到一年半的储备粮。同时,全县人民的平均收入也由去年的二十五元提高到五十元。粮食大丰收,给大力发展畜牧业打下了基础。全县所有的牲畜饲料留量,平均比去年提高了一倍。过去人们由于缺少饲料而不敢大量养猪,现在这个困难已经全部解决。因此,全县的养猪计划将由现在的四千头增加为八万头。这样,除卖给国家两万头以外,每个人可以平均吃到三十到五十斤猪肉。与此同时,结合土地停耕还林,人们的食油和水果数量也将大大增加。
最近以来,整个石楼县一直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从山沟到平川,从田间到打谷场,处处是喜悦,时时有歌声,人们以无可比拟的心情在祝贺今年的大丰收,庆祝刚刚开始的富裕生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