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嵯岈山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0-16
第8版()
专栏:

嵯岈山记
胡愈之 敬季超
你休想在地图上找到嵯岈山这一个地名。它是位置在河南伏牛山脉东脚的一个偏僻的山区,山上山下的居民总共也只有四万多。这个地区过去不大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自从放出小麦丰产的大卫星和建立了人民公社以后,嵯岈山就成为全国闻名的“圣地”了。从7月初到9月中旬为止,只不过两个半月时间,到这个山区参观的就有八万人之多。几乎全国所有的省、自治区或直属市,都组织了参观团,还有少数的国际友人都来到了嵯岈山。
自然界对待嵯岈山的居民是冷酷无情的。耕地本来就不多,并且含砂石很多,有机质很缺乏,老乡们称作“伤心地”,在过去产粮很低。加上反动统治时期官僚、地主、奸商的敲诈剥削,夏天吃粮,秋天喝汤,冬天吃菜,春天度荒,人们的生命就是这样地勉强支持下去的。
解放以后,嵯岈山开始改变了面貌,人们难得认识它了。封建剥削完全消灭了,农业生产空前高涨,缺粮户得到国家的救济。但是到了1953年,小麦定产,有些地方每亩还不到十五斤。合作化以后,全区建立了七个高级社,大搞水利,生产逐步提高。到1957年小麦亩产就有一百二十七斤,情况比过去好多了。1957年冬季,嵯岈山的农民大干苦干,兴修水利,把85%的耕地都改成了水浇地。干部带头,搞试验田,进行深耕密植,用事实教育了广大农民,克服了人们的保守思想。今年春间三个月没有雨,小麦大面积生产,仍然达到亩产六百五十三点三斤,为1957年亩产量的五倍多。小麦从此摘掉了“低产”的帽子,缺粮的情况也从此基本上改变了。
粮食生产战线上的大胜仗,鼓舞了所有的农民,提高了人民的社会主义觉悟,增加了党在人民群众中间的威信。旧的矛盾解决以后,又产生了新的矛盾。小规模的农业社组织,已经不能满足大生产的需要。要有计划地兴修水库,完成河网化,开发山区,进行基本建设,必须统一调配全部劳动力,过去由几百户所组成的小社,是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的。就是这样,嵯岈山的农民开始要求由小社并大社,由大社并成单一的集体农庄,最后发展为卫星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成立以后,它的好处,它的优越性,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的预计。首先,由农业社扩大为人民公社,解决社与社之间的内部矛盾,克服了本位主义,根本改变了私有观念,树立了共产主义思想。人民公社打破了农业生产的局限性,使农村中有可能大搞山区的综合利用,大办工厂,大兴学校,并且做到全民皆兵,劳武结合。人民公社建立以后,很快地实行粮食供给制,实行工资加奖励金的分配制度,因而大大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人民公社使劳动生产高度集体化,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公共食堂、托儿所、缝纫组使青壮年妇女全部劳动化,因而彻底解放了农村中的生产力。
就是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一个最落后的地区,飞跃成为最先进的地区。这就是嵯岈山人民所创造的历史奇迹。
请看卫星人民公社的社员们,怎样地用快板诗来描绘即将到来的前景吧:
全体社员立大志,苦战三年不休闲。到了那时大突变,全社面貌像苏联。农业生产机械化,工厂林立像鞍山。牛羊成群猪满圈,绿林遮日不见天。苹果结成西瓜样,棉花桃儿像鸡蛋。鲤鱼长的比船大,粮食收的堆成山。年年喜庆大吸收,米面鱼肉顿顿餐。房屋全部换新的,户户住在楼上边。街道修成柏油路,五彩电灯两旁安。澡堂戏院电影院,人民公园、养老院。男女青年入大学,个个学成红又专。祖国建设需人材,人人都是技术员。儿童都住托儿所,妇女生育住产院。休息时有俱乐部,假期逛逛嵯岈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