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种好是丰收第一关 和平公社举办种麦训练班,人人掌握水 肥土种密规格,丘丘达到试验田标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0-18
第3版()
专栏:

种好是丰收第一关
和平公社举办种麦训练班,人人掌握水
肥土种密规格,丘丘达到试验田标准
本报南京17日电 江苏省常熟县和平人民公社大搞田间训练班,水、肥、土、种、密五大增产关键从头一齐抓,全面提高了秋耕秋播的质量。三麦田普遍达到深耕一尺五以上,基肥五千担以上,种子经过六道关,播种量每亩五十斤,埨宽一丈,沟成井字形。真正做到了耕作园田化,技术质量规格化。
和平人民公社一万六千多亩三麦明年亩产指标五千斤。社党委接受去年三麦抓头抓得不好的教训,今年及早提出了跃进指标和措施,并采取田间训练班的办法,集中劳力大搞丰产试验田,在田间实际操作中把各项规格标准贯彻到干部和群众中去。10月初第一次训练集中了全社六个大队三百个干部、劳动组长和基干民兵,搞了二十五亩大的一个丰产圩。他们用三天时间完成了从深翻土地、分层施肥、种子处理到播种的全套技术操作。这三百人回到各大队后,就成为各大队田间训练班的骨干。接着社里第二次又集中了四千多劳力,包括各大队的干部、党、团员和积极分子,结合田间训练大搞丰产试验田。加上各大队的田间训练,全社经过训练学会了今年小麦技术操作规程的达万人,使党委提出的关于水、肥、土、种、密等方面的五大要求和规格,人人都能说得出,做得来,丘丘田达到了试验田的标准。
和平人民公社秋耕秋播质量比菜园还要做得精细。在二十亩大的青年试验圩里,一百多个共青团员和青年小伙子们,把地面耕翻起来的一尺深的土层,集中堆成一个个小土丘,烧草熏土;下面再用绳索牵引机深翻一尺。这种本田熏土造肥的方法,既能达到深耕的要求,又造了肥,改良了土壤,还烧死了各种害虫,一举三得。妇女试验田里翻起来的土,堆得高高的,简直不像是在耕地,而像是在开河。有人用铡刀在一边铡稻草,再把切碎的稻草翻在最下层,上面的土层里再施上河泥、熏土肥及猪灰。
和平人民公社采用了本田熏土造肥和稻草还田等新办法,加上河泥、垃圾、猪灰及各种自然肥料,今年三麦田平均每亩基肥达到五千担以上,有些试验田还超过了这个标准。
在一大队二十五亩大的小麦丰产试验圩里,麦子已经播下去了,每亩播种量是五十斤。种子都经过风选、筛选、盐水或泥水选、太阳晒、药剂拌种、肥田粉拌种等六道关,经过严格的处理。在播种的头天晚上,各大队推选出的播种能手就在一起研究,怎样才能把五十斤麦种均匀地播在一亩地里,因为他们去年的播种量是十八斤到二十斤,过去就播得更少了。
和平人民公社地处太湖水网地带的低洼地区,为了彻底解决水涝问题,今年改变了过去播种时不开沟的陋规。过去是遇雨才开浅沟,下一次雨开一次沟。今年是翻地播种时一次把沟开好,沟有半人深,成井字形,埨头宽一丈,这样也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为了使晚稻田既要达到深耕标准,又要严格遵守季节“法律”,和平人民公社有一部分晚稻田采用育苗移栽的办法。小麦育苗田也做得非常精细。一大队有块育苗田,宽宽的埨头,笔直的沟,细碎的土垡上铺满了一层草木灰,播下的麦种已长出嫩黄色的幼芽。
(古平)(附图片)
图为河南郑州市文化区人民公社柳林生产中队在播种小麦。      新华社记者  唐茂林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