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供给制改工资制是一种倒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0-18
第7版()
专栏:

供给制改工资制是一种倒退
读了张春桥同志的“破除资产阶级的法权思想”一文,我们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们认为:这篇文章的观点基本上是正确的。我们完全同意他所强调指出的这样一种论断:“经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了对‘供给制’、对‘农村作风’、‘游击习气’的攻击,实际上是资产阶级为了保护不平等的资产阶级的法权,为了打击无产阶级的革命传统,而对正确处理劳动人民内部相互关系的共产主义原则的攻击”。大家知道:在我国民主革命时期,由于生产水平低下和革命战争的特殊环境,在党所领导的革命队伍中,曾经长期地过着军事共产主义的供给制生活。尽管这种生活十分艰苦,但是,它丝毫没有动摇每一个真正革命者的意志和决心,相反,恰恰锻炼了这种意志和决心。方志敏烈士说过的一段话,集中表露了一切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革命战士的这种坚强的意志和不可移易的决心。他说:“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稀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稀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窝似的住所!不稀罕闲逸,宁愿一天做十六点钟工的劳苦!不稀罕富裕,宁愿困穷!不怕饥饿,不怕寒冷,不怕危险,不怕困难。屈辱、痛苦、一切难于忍受的生活,我都能忍受下去!这些都不能丝毫动摇我的决心,相反的,是更加磨炼我的意志!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我有一天生命,我就应该为它们工作一天!”
历史完全证明:由于实行了供给制,不但充分动员了一切的物力财力,保证了解放区军需民食的供应,支援了革命战争;而且还进一步发扬了共产主义思想,加强了革命内部的团结,同时还培养了革命队伍的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极大地促进了与广大群众的联系。
在全国解放后,由于还存在着资本主义经济和大量的个体经济,由于生产发展水平还很低,人们的劳动差别还很大,当然没有可能实行共产主义的分配形式——供给制,而只能一般地推行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工资制。
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是资产阶级法权在分配问题上的表现,生活资料还不是照需要来分配,而是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来分配。由于人的劳动能力不同,每个家庭人口不同,这就必然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平等。所以,在共产主义者看来,我们在一定时期内实行这种分配制度,不是为了永远保存它,而是把它作为工具,逐步创造条件,以便最后从根本上取消它。
因此,我们认为,全国解放以后,在原来实行供给制的革命干部中间,应该继续实行供给制,让它与工资制同时并存。而且应该不断地扩大供给制的范围,逐步代替工资制。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扬我们的革命传统,大大有利于消灭资产阶级法权思想。事实上,在全国推行工资制以后,供给制也曾与工资制并存过相当时期。在这个时间内,除开极少数的人受资产阶级思想侵袭而表现动摇以外,绝大多数的老同志是完全拥护的。他们坚持了优良的革命传统。这就是说,保持和发展原来供给制的现实条件是具备的。在当时,在这部分人当中,从供给制改为工资制,我们认为是倒退了一步,是对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妥协和让步。
目前我们的国家正经历着空前深刻的伟大的社会变革,在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基础上,生产关系正起着巨大的变化,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掀起了人民公社运动的高潮。“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已不能完全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逐步实行共产主义的分配原则的条件已经成熟。目前,不少人民公社实行半供给制,便是这种形势的必然产物。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研究生 王茂湘 张芳源 陈方
阮仁慧 侯学林 黎康时 杨娴 萧灼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