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阅读
  • 0回复

领导农业生产全面跃进的体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0-20
第3版()
专栏:

领导农业生产全面跃进的体会
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处书记 史向生
1958年是河南省农业生产飞跃发展的一年。河南省四千八百万人民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和全国各兄弟省市一样,经过一年的紧张战斗,赢得了夏秋两季全面大丰收。农业生产的大跃进促进了工业和其他各项工作的大跃进。不但农业上放“卫星”,以钢铁为中心的工业生产也大放“卫星”。尤其8月份全省实现人民公社化以后,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生活集体化,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大大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
河南农业生产大跃进是从去年秋季开始的。其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段落:一是去冬今春以战胜水旱灾害为中心的农田水利运动。全省一千五百万劳动大军,苦战二百余天,以每天三十三万亩的速度,共完成了土石方八十八亿公方,蓄水能力二百六十二亿多方,扩大灌溉面积八千二百五十四万亩,基本上实现了水利化。二是以争取小麦丰收为中心的春季生产运动。全省普遍推广了“三肥五水”,每亩追肥两万斤以上,浇地一亿多亩次,战胜了数次风霜灾害,消灭了二千四百万亩小麦上的吸浆虫,特别是加强了小麦的后期管理,获得了夏季全面大丰收。三是争取秋季全面大丰收的生产运动。全省连续战胜了四次暴雨,基本上没有发生灾害,蓄水一百八十亿方,保证了作物的正常生长;开展了以无杂草、无虫害、无瘦苗、无缺苗断垅、无水旱灾害、无三类苗的“六无”为内容的秋田管理运动;大胆进行改制,扩大水稻一千万亩,红薯一千多万亩;大抓棉花、烟叶、油料等经济作物;大搞卫星田和大面积高额丰产;并且以滚珠轴承为中心全面进行农具改良,全省大部地区初步实现了半机械化,这对争取秋季大丰收起了极大的作用。四是目前在大办钢铁的同时,开展了以深翻土地为中心的秋收秋种运动。全省农民决心把今年的八千万亩小麦全部种在深翻土地上,为实现1959年小麦千斤省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我省在农业生产上,取得了辉煌成果。夏季粮食总产量二百二十六亿斤,比去年增产了一倍半;早秋一百二十一亿斤,比去年增产了两倍;晚秋预计三百八十亿斤,比去年增产两倍多。全年粮食总产量预计可达七百余亿斤,比去年二百四十六亿斤增产两倍还多,相当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粮食产量总和的60%以上。今年平均亩产七百斤左右,比去年二百二十一斤增产两倍以上。每人平均粮食一千五百斤左右,比去年每人平均五百一十三斤增加将近两倍。棉花预计总产量将超过十亿斤,亩产可达百斤皮棉;总产比去年增产两倍,亩产比去年增产二点七倍。烤烟预计单产六百斤左右,比去年增产六倍;总产近十亿斤,比去年增产七倍多。花生预计单产五百斤,比去年增产三点七倍;总产量二十亿斤以上,比去年增产三倍多。芝麻单产一百斤,比去年增产二点二倍;总产四亿斤以上,比去年增产一点六倍。在麦秋两季,都有很多“卫星”上天和“元帅”升帐。
河南今年农业生产高速度的发展,是亘古未有的。这是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伟大胜利,是全省四千八百万人民响应毛主席“苦战三年,改变面貌”的伟大号召,日夜英勇奋战的结果;是进一步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人民公社化)的巨大优越性的突出表现。由于农业生产的全面丰收,河南省摘掉了灾区帽子,摘掉了低产帽子;由于农业的全面丰收,我省人民完全有力量、有基础、有条件实现工农业并举的方针;由于农业的全面丰收,生产力的发展,人民拥有较多的口粮、工业用粮和必要的储备粮,基本上解决了粮食问题。而这些都为逐步达到丰衣足食标准,创造了物质基础;为进一步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为积极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
一年来,在领导农业生产大跃进当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农业生产大跃进,首先取决于思想跃进和思想丰收。一年以来,从党内到党外,从干部到群众,每个角落、每个环节、每个部门自始至终都贯彻与进行了两条道路、两种方法的斗争。生产上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思想胜仗也是一个接着一个。一方面向右倾机会主义者和人们的右倾、保守、落后、自私思想作斗争,一方面向自然作斗争,改造自然,向自然进军。对右倾保守思想反的越彻底,生产就越跃进;生产上的跃进,反转来又促进人们的思想跃进。河南在生产战线上的敌人,主要是右倾机会主义者所散布的“生产悲观论”,他们说:“河南人多地少,地瘠民贫,耕作粗糙,年年有灾”,“十年也解决不了粮食问题”,对增产毫无信心,对自然灾害无能为力。河南人民对他们这种反动论点和错误思想,针锋相对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通过全民整风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兴无灭资,大破大立,拔白旗,插红旗,彻底粉碎了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所散布的“生产悲观论”。譬如在生产救灾中,批判了单纯依靠国家救济、灾区不能搞基本建设、不能跃进的错误路线;树立了依靠集体,自力更生,发展生产,人定胜天,根治灾害,消灭灾害的正确路线。封丘县应举社就是从生产救灾中根治自然灾害,取得全面大跃进的一面大红旗。在水利建设中,批判了单纯依靠国家、依靠大型、单纯排泄的治水路线,树立了“蓄、小、群”三主方针,开展了全民办水利运动。在农业生产上,批判了只能渐进不能跃进,只能低产不能高产,只能小面积高产不能大面积高产,此处能高产彼处不能高产,不相信先进经验,不相信高额丰产,不相信大丰收,怀疑高产“卫星”等论调;树立事在人为、敢想敢干、破除迷信、思想解放的共产主义风格,不论什么地区、什么作物、什么条件都可以丰收,都可以高产,都可以跃进,都可以放出“卫星”。今年各种作物都摘掉了低产帽子,就是铁证。在技术革新和工具改革中,在各种增产施措中,严格批判了因循守旧、不敢大胆革新的右倾思想,以及怀疑发明创造、打击先进、不支持先进的思想。如深翻土地运动中,有人说:“人活九十九,没见过土地深翻一尺五,如要深翻一尺五,每亩只能打一斗”。在严格的批判了这种思想之后,就出现了热火朝天规模巨大的深翻土地高潮,不但翻的快而且翻的质量好。以上事实说明,如果不取得思想战线上的胜利,不是政治思想挂帅,要取得农业的大丰收是不可能的。
二、加强党的领导,统一思想,书记动手,全党动员,决心大,劲头足,抓的紧。党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是站在运动的最前列,积极支持先进事物,不断批判和克服右倾保守思想,带领广大干部和群众前进。在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战斗口号,去冬提出:“苦干一冬春实现水利化”,春季提出“提前实现四、五、八,十年规划一年实现”,麦收后提出“鼓足干劲,乘胜前进,争取秋季大丰收”,以不断鼓舞群众斗志。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各级党委积极支持群众要求,坚定的领导群众前进,使全省很快实现了公社化,此外,如水利化运动、稻改、工具改革等工作的胜利,也都是和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决心与干劲分不开的。各级领导和下放干部都以生产领导生产,普遍带头搞试验田。全省下乡上山的干部七、八万人,都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普遍创造了干部、技术人员、农民三者结合的先进经验,干部试验田并且大都放了“卫星”。在农业生产运动中,自始至终贯彻了不断革命的精神,不断提出新的指标和新的任务,使先进的更先进,后进的赶先进,大家跃进再跃进。各级组织在领导全面大跃进中,已经取得了不少经验,主要是:参观评比,现场会,展览会,请进来派出去,组织五级干部大检查大评比。特别是重视群众创造,树立先进旗帜,推广先进经验,以先进带后进,求得运动平衡发展。同时,全面大跃进是和兄弟省人力、物力的支援,以及虚心学习友邻省的经验分不开的。
三、放手发动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不断组织群众运动,连续跃进。在实践中我们深深体验到毛主席所指示的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最好形式”。做什么鸣放什么、辩论什么,不信就看,不通就辩。依靠广大贫农下中农,贯彻执行党的阶级路线,开展两条道路和两条路线的斗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对于各种右倾保守思想和带有资本主义思想的富裕中农进行批判辩论,加强共产主义教育,表扬先进,带动落后,不断改善干部作风,打击地、富、反、坏的破坏活动,保护群众热情和生产秩序。各地普遍采取了就地鸣放辩论,送大字报上门,登门整改,实物展览,自画自讲,大争大辩,小争小辩,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分清大是大非,调动群众积极性。这种鸣放辩论已成为群众习惯,饭场、地头到处皆有,真正成为推动各种工作的动力。凡是增产指标先进,措施具体,并能及时发现和推广先进技术的,都是运用代表会、座谈会、诸葛亮会等形式和群众商量,集中群众智慧,走群众路线的结果。
在运动中培养了大批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他们是开展农业增产运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带头人。他们敢于大胆发明创造,敢于和各种右倾保守思想进行斗争,敢于大胆的进行技术革命和革新的尝试;他们旗帜鲜明,思想活跃,冲锋陷阵,不怕失败。所有的试验田,卫星田,发明创造和思想斗争的典型范例,大部是这些人干出来的。我们要热爱和坚决支持这种先进人物和积极分子。这部分人大约占农村男女劳动力的30%左右。
群众在大跃进中干劲冲天。各地普遍采用大兵团作战,劳武结合,劳学结合。黑夜当白天,月亮当太阳。白天红旗招展,晚上遍地明灯,日夜鏖战,真正做到了:食宿到田,办公开会到田,托儿所到田,修配农具到田,牲畜到田,百货供应到田,学习到田,文化娱乐到田。现在农村形成一个大办钢铁,大搞农业增产,大搞文化技术革命,积极支援解放台湾斗争,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群众运动的高潮到处可以听到:“深翻土地多打粮,狠狠打击美国狼”“多流钢铁水,打击美国鬼”的歌声。
四、以水、肥、土、种、密、农具改革和田间管理七项措施为内容的农业技术革命,是农业生产建设上的一条正确路线,这条路线一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就产生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力量。它有力地打破右倾保守思想,突破了常规,推动了农业技术改革,保证了农业大丰收。一年来,全省水利灌溉面积由原来的四千三百万亩扩大到一万一千余万亩,增加了将近两倍,等于解放前的十一倍多。不仅战胜了百日无雨的干旱,并且基本上消除了水害。过去全省每年受灾面积平均在三千万亩左右,今年在雨量大于过去的情况下,包括黄河滩地在内仅受灾二百多万亩,减少灾害90%以上。一年来共积肥九万多亿斤,按耕地面积计算,每亩平均七万斤。今年冬播小麦底肥每亩五万斤左右,施肥量比去年增加十倍以上。改良土壤和深耕有很大发展,去年小麦耕层就已经增加一倍,“卫星”田耕深一尺半以上。今年秋季作物耕层又有提高,深翻一尺以上的二千多万亩。冬播小麦八千万亩全部深翻一尺二以上,“卫星”田深翻三尺以上。各种作物全部实现良种化,全部进行密植。小麦播种量去年每亩十二、三斤,今年增加到三十斤左右,“卫星”田每亩五十斤以上。棉花、红薯由过去每亩二千株左右增加到三千株以上。水稻一般由七、八千墩增加到二万墩以上,有的达五、六万墩。在各种作物的田间管理上,做到了管理经常化,“作物不收,管理不停”。目前全省正在进行以深翻土地为中心的种麦工作,这是向地球开战,土地大翻身的一个革命运动。
五、随着大跃进形势的发展,共产主义思想大大发扬,共产主义大协作广泛发展。这是在大跃进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也是一种共产主义萌芽,这种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不仅对农业大丰收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加速社会主义建设,促进人民公社化,提高和培养广大群众的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品质,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到处出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新风尚,个个争上游,事事多快好省。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实行工农业并举,工业与农业互相促进,全面大协作,快马加鞭,分秒必争,加速建设。去冬今春为了实现生产大跃进,全党全民,工农商学兵,拧成一股绳,打破城乡界限,地区界限,部门之间的界限,相互支援。在治水中有三百万人,在夏收夏种中有五百万人,离开家乡,自带口粮,自带工具,自带牲畜,自带种子,树苗,扛着红旗,敲锣打鼓去外地支援。这是共产主义思想的伟大表现。农村劳动力进城上山大办钢铁,支援工业;城市工人带机器,带技术下乡支援农业。亦工亦农亦兵,人人变成多面手。这种新型的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国家与社、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正在迅速向前发展。
河南和全国一样,正处在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和为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积极准备条件的伟大时期。河南四千八百万人民在毛泽东的旗帜下,正以不断革命的精神,以排山倒海的气概,把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一个接一个,一浪接一浪地向前推进。一年来,我们虽取得了农业生产战线上的伟大胜利,但这只是开始,更大的跃进还在1959年。我们决不能满足现状,要戒骄戒躁,总结本地经验,虚心学习外地经验,鼓足更大的干劲,团结全党全民,为巩固提高人民公社,发挥它的无比优越性,为完成和超额完成钢铁生产计划而努力;为大战山区,大干河网化,根治水旱灾害而努力;为争取明年实现小麦千斤省和全年更大丰收,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大力支援国家建设而努力。目前全党和全省人民正信心百倍地为完成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任务而英勇奋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