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谈“打短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0-21
第2版()
专栏:

谈“打短工”
王朴
现在,有些县、乡、社的干部和党员同志,对于搞钢铁工业抱着“打短工”的态度,在突击一阵之后,就想转移阵地,“解甲归田”;或者身在炉边,心在田里,干劲老是不高。“要过钢铁关,先过思想关”,要坚持全民办钢铁工业,不破这种“打短工”的临时观点是不成的。
全民办工业、全民炼钢铁是党建设社会主义的群众路线的方针,为什么有些同志对炼钢、炼铁仍然抱着“打短工”的临时观点呢?这是因为在这些同志的脑子里,有着一个“以农为本”的思想。这一思想在加速建成社会主义并准备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形势下是应当打消了的。现在,人民公社化已经基本实现,农村工农兵学商已经合一,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正在努力逐步消灭。在建设社会主义工业中,采取大、中、小型企业并举、土洋结合的方针,目的也就是为了多快好省地实现这个理想。不是“以农为本”,而是“工农皆本”。全国如此,一省如此,一县如此,一乡一社亦如此。既然工业农业都是“本”,那么对待工业也就应当像对待农业一样,必须大干,长年干,今年干,明年干,永远都要干,而且越干规模越大。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同志,必须既会领导农业,又会领导工业。所谓“打短工”还是“打长工”,是临时观点还是长期观点的争论,实质上是工农并举还是只举农不举工的斗争,是全民办工业还是少数人办工业的斗争,是两条腿走路还是一条腿走路的斗争。在这个斗争中,谁仍然抱着“以农为本”的老观念不放,谁就会被抛出飞驰着的历史列车的外边去。
有人说,土炉炼钢、土炉炼铁,产量增加得是快,就是花的劳动力太多,不能永远这样“土”下去。这句话有道理。事物总是要发展的,宇宙间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从无到有,从新到老,从小到大,从低级到高级,就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现在我们实行以“小土”为主的方针,正是为了将来变革“小土”,提高“小土”。现在我们搞起了七十万多座小土高炉,动员五千多万人上山,争取时间,多产钢铁,正是为了将来不再用这么多的人上山,为了将来建设更多的“大洋”炉子。那时候,自然会有一部分人要“解甲归田”,或者转到别的工业部门去。认识到这个现在与将来的关系,安心地并且积极地搞好目前的“小土”,这是正确的态度。说“小土”将来一定要转化,因而就抱着临时观点,三心二意,欲前又止,那“小土”就越转得慢。
炼钢炼铁要有长期观点,要决心“打长工”,这只是指钢铁战线上的主力军、基干部队说的。在现在的五千多万大军中,有些是突击生产中的辅助劳动,真正是临时性的“短工”。要求这些人一律长期干下去,当然也是不对的。
我国有句古话,叫做“识时务者为俊杰”。如今的“时务”就是工农业并举,全民办工业,全民办钢铁。党把我们摆在钢铁前线,我们就应当一心一意,领导群众,百折不挠地奋战到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