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大规模调整职工宿舍的革命意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0-22
第1版()
专栏:

大规模调整职工宿舍的革命意义
山西省阳泉市各工厂、矿山、企业,在整风运动的基础上,于今年年初对职工宿舍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整。他们以厂、矿、坑口和车间等基层生产单位为中心,划分了住宅区。同一单位的领导干部、职工和家属,都集中到本单位的住宅区里去居住。党、工会和青年团组织,也搬到本单位的住宅区里去办公。同时,集体宿舍又按照不同的工种和班次来分配。这样作的结果,把职工群众和他们家属的社会生活,全面地统一组织起来了。从而在生产劳动、生活方式、文化教育、领导与群众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人们的精神道德面貌等等方面,引起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这个措施受到了广大职工群众和他们家属的热烈欢迎。这些变化告诉我们,绝不可以把调整宿舍当作一般技术性的小事去看待。这个措施具有极其深远的革命意义。
听听阳泉市的同志们怎么说的吧。去年冬天开始实行“两参一改”(干部参加劳动、群众参加管理和改革规章制度),实行“五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娱乐),领导和群众的关系有很大的改进。但是,领导和群众关系,总是不如过去战争时期,在农村和部队里那样休戚相关、亲密无间。“五同”事实上只做到“同劳动”,而其他四条,虽然想做也做不到,因为工人住得很分散。政治思想工作总是不深入、不及时。整风前,党组织、行政、工会和青年团,主要是利用上工前或下工后个把钟头的功夫向工人进行工作,因为时间短、任务多,往往就把政治思想工作教育工作挤掉了。工人反映说:“班前会、班后会,学习文化没机会!”干部忙于领导生产,又不同本单位的工人住在一起,因而很少有机会和工人进行广泛的和深入的接触;有时到工人家里去访问,但是因为工人住得太分散,一天也访问不了几家,而且由于平时没有交往,很难谈知心话。有的单位试验着把党、团、工会的办公室搬到工人宿舍区里去,但是因为各个单位的工人是掺杂着住的,也难于展开工作。许多干部在一个单位工作了很长时间,才认识一小部分工人,而且对他们的情况也并不熟悉,谈起某个先进工人,只能笼统的说“生产很好、表现不错!”至于思想呢?就不清楚了。而工人们则把干部看成是“当官的”,有意见也不愿意提,怕解决不了。对于这种领导和群众的关系不够密切的情况,阳泉的同志们终于想出了解决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大规模调整职工宿舍。自从以基层生产单位为中心,重新安排和大规模调整了职工住宅区,同时各厂、矿领导干部都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搬到本单位住宅区去安家落户,在那里生活和办公以来,领导和群众的关系就从根本上改善了,许多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调整了宿舍,干部和工人不仅同劳动,而且真正作到了同住、同吃、同学习、同娱乐,彼此之间很快就熟悉了,了解了,一些不必要的隔阂也很快就消除了。工人们说:“我们过去以为干部就是坐在办公室里喝水看报、指手划脚,那知道干部这么操心,当个干部真不容易!”因此,有事都愿意找干部商量,见到干部不称“官衔”,而叫老王、老李、老张。而干部们心里也觉得很痛快,好像过去在部队或农村里一样,对一起劳动的工人不仅知道姓名、相貌,而且还知道他们的心思。干部和工人相互之间,既是生产中的战友,又是生活中的朋友和学习中的学友,相处得很自然。工人满意的说:“过去你(干部)找我们下了坑,我们找你下了班!现在坐在家里、躺在床上,就可以研究工作了。”
以基层生产单位为中心,重新安排和大规模地调整职工宿舍,便把职工和他们家属的社会生活全面地组织起来了。这样做,不仅消除了过去职工宿舍区的混乱现象,有效地防止了坏人坏事的发生,而且也便于使职工群众人人参加管理工作。过去,不同厂矿、不同班组的工人住在一起,我上班,你下班,我要睡觉休息,你却刚刚起床,因而妨碍工人的休息。宿舍里我不管你,你不管我,治安、清洁等工作都无人负责。用工人的话来说是,“上班是工人阶级,下班是自由民”,下班回家就“散了花”,生活就像一盘散沙似的。现在情况不同了,阳泉市各矿、厂的职工住宅区,大体上都普遍推行了“三会”、“三校三日一部二室”和“三化”的统一领导的管理制度。“三会”,就是宿舍管理委员会、调处委员会和家属委员会。宿舍管理委员会是个行政组织,同时又带有政权性质,它负责住宅区里一切房屋调剂、用具管理、治安工作以及伙食、卫生等事项;调处委员会也带有政权性质,它负责调解职工及其家属间的纠纷,处理违反爱国公约的行为;家属委员会,主要是负责职工家属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她们参加生产工作。“三校三日一部二室”,就是党校、团校、业余学校,党日、团日、爱国公约检查日,俱乐部,图书室和展览室。“三化”,就是生活集体化、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每个人都是亦工、亦兵、亦学,而宿舍既是工房,又是营房和课堂。矿山上的坑长是生产上的负责人,又是红专学校的班主任、民兵排长和宿舍排(一排房)长。所有这些组织,都实行政治挂帅,由党委统一领导。在职工住宅区内实行了这样管理制度的结果,就引起全体职工和他们家属的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大大增强人们的集体主义思想,逐步地走上“政厂合一”的道路,这是要求高度组织性的共产主义社会所需要的。 
以基层生产单位为中心,重新安排和大规模地调整职工宿舍,就可以使广大职工有了比较充裕的时间和比较固定的场所,来进行政治、理论文化和技术学习。过去,由于宿舍的分散,造成了许多不合理的现象,这个工人的生产场地在东,宿舍却在西,那个工人的生产场地在西,而宿舍却在东。有的工人,住的地方和工作的地方甚至相距十余里。上班下班,东西对流,把业余时间全都花费在跑路上了。现在有时间了。许多厂、矿都以住宿区作阵地,建立起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红专学校、技工学校、专科学校直到综合大学的一套教育体系。有些单位的职工还自动成立了生产技术研究组,并且已经着手进行一些比较重要的科学研究工作。过去阳泉市的扫除文盲工作比周围农村落后,现在许多单位只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初步扫除了90%以上的文盲,而且消除了“复盲”现象。不少单位作到了“家家有报纸,人人有书看,环境政治化,宿舍图书化”。阳泉矿务局第四矿通风车间一百九十四人,就订了人民日报、山西日报等报纸二百零七份,平均每人一份以上。
以基层生产单位为中心、重新安排和大规模地调整职工住宅区,为职工家属逐渐摆脱繁琐的家务劳动,实现托儿化食堂化和工厂化的“三化”创造了条件。现在,在阳泉已经出现了四十多个围绕着各大厂、矿的“卫星工厂”,这些工厂都是职工家属们办的,其中有选煤厂、水泥厂、石灰厂、缝纫厂等等。由于家属参加生产劳动,不仅增加了社会财富,而且也改变了社会风气。
以基层生产单位为中心、重新安排和大规模地调整职工住宅区后,由于有了组织有了政治领导,就进一步密切了各厂、矿和附近农村的关系。农民们常到职工住宿区来洗澡、看电影,把自己的子弟送到职工住宿区的学校里念书;而工人和他们的家属也跟农民挂上了钩,搞起了“副业”——农业,因此,菜蔬、猪、鸡等食品的供应越来越丰足。矿、厂和附近农村协作越来越增强,工人和农民关系越来越密切,双方自然而然地开始酝酿组织人民公社。
以基层生产单位为中心、重新安排和大规模地调整职工住宅区的全部成果,集中地体现在生产的飞速提高上。过去由于上、下班花费很多时间,职工每班实际劳动只有五、六个小时,而现在都在八个小时以上。同时,职工的出勤率由过去的80%上升到90%以上。阳泉矿务局第三矿机电科并成为无旷工、无事故、无公伤的“三无”单位。各矿、厂的产量都成倍成倍地在增长着,第四矿去年平均日产煤只有三百吨,今年却增加到五千吨、六千吨,最高达到七千吨,第三矿的日产量最近已超过了一万吨。调整宿舍的成果,不但表现在物质方面,也表现在精神方面,人们的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大大提高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有多大力量就使多大力量,奋不顾身,不计报酬;一厂有事大家支援,别人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困难;爱国爱厂、爱护公共财物及拾金不昧的共产主义的道德风尚,处处皆是。而职工家庭关系的变化表现的更为明显。过去,许多职工家属存在着贪图享受的依赖思想,她们中间流行着这样的话:“皮鞋小大衣,毛衣制服呢,一天看次戏,办不到就生气!”可是现在的风气不同了,多数职工家属在思想上开始树立起“人人劳动”的观点,一些好吃懒做的人受到孤立和批判。家属见到丈夫下班回来,不是要戏票,而是要红旗。工人们说:“要是千吨的纪录保不住,回到家里也斗不过!”而家属们也围绕着矿、厂的总指标,提出自己的计划。这样夫妇间有了共同语言,大闹生产竞赛,争取当个共产主义式的“英雄家庭”!
在这样的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上,一个包括十五万工人和农民的阳泉矿区人民公社在10月1日宣告成立了。这是矿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以上的事实表明,在工矿区里有计划地、全面地、大规模地调整职工住宅区,是一次社会生活的革命。唯有采取像阳泉市委这样坚决的革命措施,才能够把资产阶级遗留下来的工矿区不合理的布局彻底改造过来,以适应高速度发展生产的需要。阳泉市大规模地调整职工住宅区的经验,无疑地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因为人们的住宅问题,是人们结成社会集体生活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人们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在一个方面,反映着人与人的关系,反映着社会的组织状况。旧城市、旧工矿区的社会生活的布局,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是在无政府、无计划的状态下形成的,因而是不适合社会主义的需要的。解放后,我们在城市和工矿区进行了许多革命性的变革,但在住宅问题上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进行大的改革。住宅分布得不合理,影响着城市和工矿区的组织状况,影响到人和人的关系。这种状况,在今天城市和工矿区要建立人民公社的时候,在规划共产主义的城市和工矿区的时候,就非要彻底加以改变不可了。
阳泉市的经验表明,调整宿舍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中共阳泉市委在1953年和1955年中,曾经几度决定调整宿舍,也调整了一些,但是由于领导决心不大,群众发动的不够充分等原因,就中途而废了。这次整风运动为调整宿舍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中共阳泉市委抓住时机,做出决定,发动群众,一鼓作气,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便胜利完成了这项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变革。我们认为,阳泉市在住宅上存在的问题,是全国各城市和工矿区普遍存在着的问题。各城市和各工矿区的具体情形是有不同的地方的。但是,调整职工宿舍,既然阳泉市能作到,别的城市和工矿区也同样能作到,而且迟早必须作到的。我们希望各个城市和工厂、矿山,学习阳泉的经验,为彻底改造旧城市的住宅状况和组织状况而努力,为城市建立人民公社创造前提条件,为建立新型的共产主义城市奠定基础。让人民公社的红旗,让共产主义的红旗,高高地飘扬在我们所有的城市和工矿区。
(这篇社论,是本报同山西日报共同准备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