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命根子和病根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0-23
第8版()
专栏:

命根子和病根子
刘任敢
一次人们辩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有一位教授激烈地反对这个方针,据他说,学校教育一实行勤工俭学、半工半读,就必然“会降低教学质量”,“荒废青年人的光阴”;说这是“把大学生当成技工培养”,“目光短浅,深为可惜”等等,俨然是一副青年和教育事业保护者的面孔,正经得怕人;最后,他竟激动地用手砸着桌子说:“这等于挖掉我们的命根子!”
“挖掉命根子”,果真这等严重么?我想也许是教授先生表演得有些过分,也就是所谓“夸张”的吧。但再一想,这的确又是教授的由衷之言,而且说得痛切得很。
比如说吧,类似这位教授的一批人,也就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们,仍然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在我们这个社会上存在。那末,它的根子扎在哪里呢?作为阶级的根子当然是连在剥削阶级身上的;但把他们造就成为这样一个特殊阶层的不正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割裂的教育制度么?如今他们说这是他们的命根子,倒也算得是一种“饮水思源,不忘其本”。何况,他们还要靠它来掩护着纸糊的学冠,维护着特殊的利益呢?所以他们便像历来的剥削阶级的知识分子一样,死命地护持着这“根子”,不让人们去触动它,至于挖就更不允许,一挖,自然要杀猪般地叫起来。
当然,这种根子由来已久,并非他们手创。远从“至圣先师”孔老二那时候起,就已有了的。他就曾斥责他的学生樊迟是“小人”,因为樊迟想学种庄稼和种菜。孟子也坚持“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道理。不过,孔孟时代的“科学”,还没有如今的发达,所以虽是“至圣”和“大贤”,也还不能找出多少科学道理来,为自己的观点辩护。这一点,资产阶级教育家和学者们,是后人胜过先人的。他们为证明理论与实践分裂的必然性,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割裂开,找出了许多的“科学”根据。比如什么“科学家是大脑袋、小手,宜于搞理论研究;而工人农民是小脑袋、大手,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呀,什么“脑力劳动消耗蛋白质,体力劳动消耗淀粉质,搞脑力劳动的人不宜于搞体力劳动”呀,等等,如此这般,不一而足。其实,他们明白:只要继续维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就可以保持着高低贵溅的界限,而使他们安居于高出一般劳动群众之上的地位。工农群众尽管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但只要在文化上按照旧的社会分工仍然掌握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手里,他们还是奇货可居的:“你们离了我不行”。而教育和生产劳动一结合,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者同体力劳动者间的差别,势必逐渐消除,人人都有学问,人人都须劳动,作为特殊人物的这批人,再不能充当什么“奇货”,自然也失去了特殊的身价。对他们来说,这真真是挖不得的呀!
被这些先生们视作命根子的这东西,在我们看来只不过是病根子,是他们的病根子,也是整个教育和整个社会的一个病根子。最近不少专家、教授在实际面前大出洋相,咎由何来?远离实际便装腔作势,一站到实际面前来,便露出那副可怜相来,岂非病态?就照这些先生们自己说的“脑袋大、手小”,又有什么可贵之处?至于它的为害社会,造成人同人之间的对立的大病就更不用说了。因此,这病根势在必挖,而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正是要彻底挖除这病根而植下幸福健康的根子。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的确是一种根子,用新的方针和制度来代替它,的确又是挖根子。问题就在于把它看作是什么根子?而又怎样对待挖根子:是当作命根子而死命抵住不让挖呢?还是当作病根子而欢迎别人来挖,同时自己也积极地挖?这便是立足与不同立场的两种人的分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