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伟大的国际主义颂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0-26
第3版()
专栏:

伟大的国际主义颂歌
新华社记者 王玉章 于逢源
一封无比珍贵的书信——朝鲜人民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中国人民的感谢信,24日下午在英雄城平壤市各界举行的欢送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的大会上,由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副委员长朴正爱代表全体朝鲜人民交给了中国人民代表团团长郭沫若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杨勇上将。
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这封信在主席台上展开了。这是一面高一点二公尺、宽二公尺的螺钿漆屏。在橙红色的六扇漆屏上,朝鲜的手工艺术家们,用东海的洁白的贝壳精心地镶嵌出感谢信的全文。在水银灯的照耀下,每个字都发出珍珠般的灿烂的光彩,这纯金般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中朝友谊的颂歌。这是中朝人民在共同斗争中用鲜血写成的,是朝鲜人民无比热爱和信赖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心音。
同这封信一起交给中国人民的,是二百二十八册签名簿。共有六百八十四万七千四百三十九位朝鲜人民在感谢信上面签了名。打开用红色绸缎装订的第一册签名簿,第一个签名的是朝鲜人民伟大的领袖、中国人民敬爱的朋友金日成。
朝鲜人民在感谢信上签名的运动中,有着多少动人的场面和令人难忘的故事。正在进行生产竞赛的工人,就在机器旁边签名;农民们穿上传统的洁白的长袍来签名;八岁的红领巾和八十岁的爷爷一同签名;空着右袖管的复员残废军人用左手签名。从平壤到元山,从长津湖到上甘岭,人们举行集会,朗读感谢信,回忆志愿军的功绩,工农兵学商、男女老幼都怀着送别自己亲人的心情,在这封信上签上了名。
一个名字一支友谊的颂歌。当年在风雪交加的长津湖前线同志愿军并肩作战十五次,并同志愿军一起打毁七辆美军坦克的支前模范崔希彦,他在签名以后说,中国人民和志愿军的国际主义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使我在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想起了他们就有了勇气和力量。曾救过许多志愿军伤员的“志愿军妈妈”柳梅说,我们永不会忘记志愿军在我们的土地上流下的血汗。我没有把志愿军当作外国军队,而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儿女。我为有这样的好儿女而感到自豪,我们为有中国这样的兄弟国家而感到莫大的幸福。
一个名字一个生死与共的故事。平壤纺织机械工厂模范工人赵俊龙,在签名的时候摸着自己的一条胳膊说,战时美国飞机炸伤了我的胳膊,是志愿军同志冒着轰炸和烈火救了我,并给我治好了伤。我要用志愿军给我治好的手努力工作,提前完成五年计划。
一个名字一篇誓言。在国际主义烈士罗盛教舍身救出朝鲜少年崔?的地方——成川郡朔仓里罗盛教农业社的社员们,在感谢信上签名的这一天,男女老幼都穿上了节日的服装,在罗盛教烈士的墓前进行签名。崔?的弟弟、罗盛教青年突击队队长崔现签名后说,我们要不辜负罗盛教哥哥的名字,我们青年突击队学习他的精神,要把这个贫穷的山区建设成社会主义乐园,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来答谢志愿军和罗盛教哥哥。
一个名字一颗心。战争时期在危急的情况下掩护了两个志愿军战士的青年妇女洪顺粉说,我把名字签在感谢信上,由志愿军带回中国去,让它同中国人民在一起,我们的心永不分离。
啊!六百八十四万七千四百三十九个名字,代表着全朝鲜人民的心。这是朝鲜人民给予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崇高的荣誉,是一首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赞歌,是朝鲜人民永远同中国人民友好的表现,也是中朝友谊进一步巩固发展的史诗。(附图片)
国际主义烈士罗盛教舍身救出的朝鲜青年崔?的母亲和弟弟在感谢信上签名朝鲜中央通讯社稿(新华社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