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到青海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0-26
第5版()
专栏:

到青海去
本报记者 聂眉初
从青海回来,谈起见闻,有人问我:“柴达木盆地在青海吗?”“真的青海有亩产八千多斤的小麦吗?”“青海的省会是什么地方?”听到这些话,同青海人一样,不免有些不痛快。青海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地方,怎么可以对它这样不了解!
一提起青海,人们总觉得十分遥远。其实,到青海去很方便。从兰州乘飞机,用不了五十分钟就可以到青海的省会西宁。乘汽车也用不了一天。如果明年春天去,从北京坐上火车就可以直达西宁。
一提起青海,人们总觉得非常荒凉。其实,青海不仅有无边无际的戈壁和草原,也有遍地青翠的农业区。公路两旁一色的冲天白杨,一点也不比新北京的林荫大道逊色。我去青海的时候,北京正是汗流浃背的盛暑,青海却俨然是端午前后的景色。麦子有的发黄了,有的还正在灌浆。丰产田的麦子,秆就像苇子一样粗硬。鲜嫩的蚕豆和豌豆,在江南都没有看见过这么大的颗粒。可惜我去的季节不赶巧,不然还可以吃到过去给皇帝进供的鸡蛋杏,或者围着火炉吃西瓜。
在青海,更吸引人的是那无穷无尽的地下宝藏。青海人爱把祁连山叫做“中国的乌拉尔”,把柴达木盆地和霍霍希里盆地叫做“中国的第一巴库”、“第二巴库”。我不善于记忆,也不善于领会数目字,但是,在柴达木盆地跑了一转,却亲眼看见了什么叫做“资源丰富”。
盐铺的路
从柴达木盆地的首府大柴旦到石油城茫崖,汽车有几百里路都是在盐上跑。脚底下是盐,路边是盐,眼睛所能望见的地方都是盐。浇过卤水的盐路,平坦得发亮,和柏油马路没一点区别。这一带,盐还不纯,里面还夹有不少的石膏和碱。到察尔汗盐湖的“万丈盐桥”上,那就全都是纯粹的盐了。公路横穿盐湖,有六十多里长,湖东西长二百多里。整个湖面上复盖着一层硬硬的盐壳。挖下去一尺多,就是饱含钾盐的卤水。在湖面上凿平一条路,满载器材的大卡车就在上面奔驰。路旁养路工人住的道班房,也全部是用盐盖的。最近,湖上新建了一座钾肥厂。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一座工厂了。他们用的原料是盐,洗涤用的水是盐,生产过后扔掉的渣子还是盐,而且样样取之于脚下,连工人们踏的土地,都是一粒粒方方的透明的盐砂。
在盆地,主人们送给我的“土产”也是盐。有红的、蓝的、白的,像砖一样大的玻璃盐,有无数圆粒凝结在一起的珍珠盐。在盆地,没有一个商店卖盐。炊事员炒菜,随地挖一块就行了。腌咸菜更方便,在厨房地下挖个洞,倒些水,把萝卜丢进去,要不了几天就腌透了。
万宝盆
青海的盐多,其他的矿产又有哪一样不多?
我们去看了正在进行勘探的锡铁山。现在只有一百多人用手工搜集那些浮面上的黄色粉末般的氧化铅。但是,仅仅这样极小规模地开采,用户已经消化不下了。沈阳冶炼厂有些人起先看不起青海,说:“青海的矿石还能够我们这个厂用?”时不过数月,这个厂却打来了这样的电报:暂时别运了,我们的仓库里已经放不下了。锡铁山是一个铅锌矿,可是里面伴生的东西还有十多种。只是黄金就有几十万两。成千万吨的黄铁矿,在这里是不值钱的副产品。
在昆仑山麓,我们访问了一座小小的用土法生产的硼砂厂。硼砂,这是时代的宠儿。原子反应堆和火箭的燃料,都要用硼砂。在别的国家,湖水里含硼千分之三就有开采价值。而这个厂提炼过成品以后的尾矿渣子,含量都远远超过这个比例。
 至于柴达木的石油,更是早已名扬四海了。现在全国有四大油区:玉门、川中、克拉玛依、柴达木。究竟哪个油区储量最大呢?柴达木的职工说:“暂且慢作结论吧。再钻两年看看,说不定是谁领先呢。”有的人却性急得提前就给这四大油区作了结论:
滚滚黑金往上翻,标杆立在昆仑山。
峨嵋天山都跨过,俯首难寻玉门关。
第一代人
在油砂山、茫崖、锡铁山,无数的帐篷上,到处都可以看到这样的豪言壮语:
“钻透戈壁千层土,踏遍昆仑万重山!”
“插红旗寸土不让,大跃进分秒必争。”
我们住在茫崖的那几天,每天都是彻夜锣鼓不息。到指挥部——青海石油勘探局来报喜的人,一批接着一批。油砂山运输队的五分队,展开了“千里驹”运动,以每小时一百里以上的速度,给山上的钻井队送水。每辆车两个人倒班,一天一夜跑一千一百公里。包括全体女将——女技术员、女电话员、女炊事员的赵一曼队,三十多人一晚上就试制成功了十二种新产品。前年,盆地一共二十多部钻机,全年打井三万多公尺,现在一部钻机就要打三万二!
这就是柴达木人的干劲!
他们的口号是:“誓做柴达木头代人!”
最令人感动的,还是盆地开拓者不惧艰险而又富于浪漫主义的风格。
在柴达木,不管是哪省的人,都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老乡;最少见的反倒是青海本地人。原因很简单:这里本来就是没有人的地方。党一声号召:“开发柴达木!”人们就从四面八方跑来了。
说盆地的生活不苦,是假话。我们访问过英雄岭上的十九号井。这个钻井队住在深山顶上,山峻峭得连一块支帐篷的平地都没有。水、油、粮食、蔬菜,一切都要从山下运来。公路是深沟接着陡坡,急弯接着峡谷,坐在汽车上,上山下山都捏着一把汗。在这里,极目远望,看不见一点绿色。爱人和孩子长年不在一起。天气是说来风就来风,说来雨就来雨,雹子常常打得铝盔乒乓乒乓地响。风有时大得连帐篷顶都掀掉。可是,这里的人是多么乐观呵!他们不但工作上劲头大,从一个月打井几十公尺跃进到七百多公尺,而且在山顶上开辟了篮球场,在帐篷里栽了碧绿的葱。谁要是说柴达木不好,他们马上会跟他抬起杠来。
我们没有去访问普查队,只是访问了一些从普查队回来的人。那些普查队员们的生活当然比钻井队更苦些。他们远离人群,一二十个人住在荒山野外,半月一月,靠骆驼队给送来给养和书报。早上带几个干馍出去,晚上踏着没膝的雪水回来。在草地上工作的,蚊子多得不戴防蚊帽就要飞进嘴里。可是,他们说:“世界上什么生活比得上勘探队员?自古没有人去过的地方,我们第一个去;地图上没有的地方,我们第一个给它填上名字。在柴达木,有多少地名是普查队员给起的呵!国庆节在这条山沟里举行“游园晚会”,就给它起个名字叫
“游园沟”。八个年青人从盆地南边过马海去,路上在一个地方休息,就给它起个名字叫“南八仙”。现在这些地方已经成了居民点,将来铁路修到这些地方,说不定还会发展成为大市镇呢。
在青海扎下了根
盆地的生活艰苦,但是没有一个人说苦。说青海苦,这是青海人最大的忌讳。他们说:“现在盆地有白面,有青菜,有猪肉,哪一点苦?”别处有“无鳞鱼”吗?在青海湖边上的小河里,你跳下汽车,随便拿起棍子或石头,就可以打几条一二尺长的鱼带走。别处有草帽这么大的蘑菇吗?能够在湖边捡到一堆一堆的天鹅蛋吗?能够吃到熊油炸油条、五香野马肉吗?盆地不仅仅出油、出铅、出盐、出硼砂,还有轻松愉快的生活。从油砂山到茫崖的路上,养路工人在自己的小屋前种活了几株树,枝叶青青的,路过的人都忍不住要站下来看一阵。石油局的一个老技师李仲轩,还在自己的帐篷里种了六月菊、扫帚梅、金盏花。周围一片黄色的世界,看到这些鲜艳的花,嫩绿的叶,谁都会想:这是些热爱生活的人,这些人的根已经在青海扎下来了。
到青海去!
柴达木盆地的面积,比浙江一个省还大得多。这次我们只在盆地主要的地方转了一圈,就走了三千多公里,相当于从西宁到北京的一趟半。而柴达木盆地只不过是青海的一角。从“找宝”这一点来说,现在青海的地质工作者走过的地方,还只有青海全省的四分之一。青海还有无数肥沃的荒地和地下宝藏在等着人们去开发。
青海是这样一个富饶的地方,开拓者的生活是这样的令人向往。年青人,到青海去吧!朱副主席不是最近还这样号召我们吗?——到边疆去,在那里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大显身手;把这些地区的富源迅速开发出来,把这些地区建设成为祖国的美丽的花园。
年青人,到青海去吧!(附图片)
柴达木的石油城——茫崖  金持元 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