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粮仓实现“四无” 粮店做到“六好” 百万职工在技术革新中显身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0-26
第7版()
专栏:

粮仓实现“四无” 粮店做到“六好” 百万职工在技术革新中显身手
本报讯 经过一年来全国粮食系统轰轰烈烈地大搞技术革新运动,目前我国粮食的保管、加工、综合利用和购销工作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据粮食部统计:有二十个省市的粮仓已全部消灭了虫、霉、鼠、雀,成为“四无粮仓”省市;有二十个省市的粮店保管好、服务好,已成为“六好粮店”省市;广东、河北、安徽等省的不少县市的粮食加工厂、粮仓和粮店还基本上实现了半机械化、机械化,仅安徽省半机械化、机械化的粮仓、粮店和加工厂就有一千七百多处。
在农村,粮食保管、加工和综合利用的水平也飞速提高了。江苏省人民公社的一多半粮仓已成为“四无仓”,并在粮食系统职工的帮助下,建立起了粮食、饲料加工厂,综合利用加工厂,甘薯切片淀粉厂等工厂二十四万多处。河南、安徽、湖南、贵州四省最近培训的人民公社的粮食保管员四十多万人,大都学会了不少先进的粮食保管方法。
一年以来,全国粮食部门的近百万职工在技术革新运动中大显身手,平均不到十个人就有一项成就。仅河北、广西、甘肃等十七个省、市、自治区技术革新的成果就有十多万件。其中包括粮食保管、加工、综合利用、粮仓建设以及财务会计等各个方面。有不少地区半数以上的创造并已得到推广。这使得我国今年丰收的粮食藏好、用好、购销好有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目前,正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粮食系统技术革新展览会,展出了这些技术革新成就中最受人欢迎的部分。在仓储加工部分,有能吞下十多万斤粮食的土囤仓、草囤仓、
“无器材”粮仓;机具大都是用竹木制造的。各省上百种的薯类加工机具,有的一人操作一小时能切薯七、八千斤;还有不少薯窖能存鲜薯一年不坏。许多省还创建了适用于各种动力的“土机械”加工厂,功效大,成本低。
过去人们认为用处很少、或视为废物的米糠、芝麻酱渣、棉籽壳上的短绒,现在已经生产出或试制成功数以百计的副食品、工业原料或珍贵药物。这些东西已都在展览会上展出。湖南省今年计划拿出成百亿斤甘薯进行综合利用,仅其生产出的淀粉、酒精和饴糖的价值,就比原薯价高出数倍。另外,粮食购销和粮仓建设方面的大量创造,已使购粮和售粮的许多环节自动化,并提高了建仓的速度和质量。
几年以前,各地粮食部门就提出了改进技术条件和“四无粮仓”、“六好粮店”的口号,但长期以来技术改进迟缓,实现上述口号的仓、店也不多。近一年多以来,在党的领导下,经过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政治挂了帅,群众思想解放,热热闹闹,大搞技术革新,于是短短几个月就实现了过去干几年还没实现的口号。这证明:党的领导和群众运动是取得这些伟大技术革新成果的根本原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