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鹿寨英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03
第2版()
专栏:

鹿寨英雄
本报驻南宁记者
在湘桂铁路鹿寨车站下车后,举目便可看到对面长古岭上,横排着一幅巨大的标语:“钢水沸腾,铁水奔流,英国服输,美国低头。”在长古岭的北面,是大阳、中渡、英山、响水等钢铁基地的营盘。白天,满山遍野都激荡着山歌声、刀斧声、矿坑爆破声、车轮辗轧声和广播鼓动声;一到夜间,到处火光熊熊,汽灯、马灯、火把、手电,成串连片,千人万马越战越酣,真是美丽而壮观。
飞虎营大战四十八?
长古岭上有个四十八?。荒草杂木,漫山遍野。解放前曾是野兽、土匪潜伏的巢穴。现在,柳江县飞虎营,一千二百一十五名战士扎营山下,不到半月就把十五个山?改变成为柴炭基地。英雄公社的韦绍群曾经烧过十多年炭,他以为到工地上一定是日夜守在炉旁拉风箱,要不就是握着虎头钳,噙着通红的铁块来回奔忙。谁料这次恰好又分配他烧炭,于是,他心里总在打转:过去烧炭,现在还烧炭;烧炭算什么钢铁生产?不久,工地上开办了业余红专学校,他和其他战士在学校里通过鸣放辩论,才认识到伐木烧炭是炼钢铁重要的一环。人们的思想觉悟提高了,干劲就像火山爆发一样,英雄公社参加飞虎营的六百多名战士,一共只带六十二把刀斧,许多没有分到刀斧的,就爬在山坡上用手扯;用破锄头劈;挖炭窑没有利器,就用尖木头撬土,许多人的手心和脚掌虽然磨出了血泡,但谁也不感到劳累。听吧!东山上唱道:“上山砍柴不用刀,全凭脚踢手来摇;不信你来跟我看,一人干来十人挑。”一会儿西边山上唱道:“全体战士急行动,赛过悟空闹天宫;只要大家拼命干,卫星上天有保证。”就是这样,只用十来天功夫,便闹得柴草满?,炭窑遍地。过去烧一窑炭需要八天,逐步缩短到五天、三天,最后只用17小时。
舍掉家园取矿石
哪里有矿石,哪里有燃料,就在哪里炼铁,这是鹿寨钢铁大战中的一条经验。但是,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英山人民公社六末村,地上地下全是品位很高的富矿。要矿呢还是要房屋?舍掉房屋挖矿石能行得通吗?就在去年,村里的社员为了几十株黄皮果树,还闹着要退出农业社,但是,今天却不同了。六末村的公社社员们,在一次动员会上,只经过一小时的商讨,便异口同声地说:搬!17日清晨,他们就把屋顶掀掉,分别迁移到官桥,独寨等村居住。当日,人们就地挖矿,利用原有房屋墙壁,做成九个大土窑,装上矿石和燃料,点火炼铁。20日夜晚,在卢春华的三间房屋基地上出了头一窑铁。这一窑共装六千六百吨矿石,出铁两千多吨,另有烧结铁两千多吨。人们敲锣打鼓写着“房子铁”三字插在铁堆上。卢春华笑眯眯地说:“我为钢铁大战奔忙,我的房屋也为钢铁大战出了力!”
大土窑和“小土群”
在全县八个钢铁基地上,最吸引人的不仅有成群的小土高炉,还出现了一片一片的在过去炼铁史上没有见过的大土窑。这些大土窑中绝大多数是石灰窑式的窑炉,也有把旧房屋、碉堡、炮楼加以改造利用炼铁的,还有利用矿坑、山谷和渠道来筑窑炉。总而言之,凡是能利用来烧窑的东西,都被群众武装起来了。全县新建的八千多个炼铁窑,大部是这种大土窑,平均每个窑的容量是五十吨。当指挥部发出号令:洋炉、土炉、高炉、低炉、大窑、小窑一齐点火,统统冒烟。霎时间,真是到处红通通,遍地热烘烘。四十八峰有个山谷式大窑,窑身两边全是山岩,前后两端砌起窑壁,中段通风孔,下留出铁口和出渣口。装料时,一次就吃下三万来吨矿石和木柴。一下就吐出九千多吨生铁和烧结铁,比几百个小土高炉出的还多。响水工地上新出现的一座矿坑大窑,面积将近一亩大,深约三丈,坑下设有网形火道和烧火口,上有六个烟筒,仅矿石就装填了五万吨,一次能出三万吨铁和烧结铁。战士们称它为“天下第一窑”,两旁贴了一幅对联,上联写着:一个土窑铁水淹没英伦岛,下联是:大放卫星浓烟遮盖美国天。群众这种敢想敢作、力争天下第一的雄心大志,真使风云变色,山河崩裂。
钢铁战士们对紧张愉快的工地生活,已经发生了深厚的感情。柳江县英雄公社社员韦春修,情意深长地说,像这样欢腾热闹的大乐园,在世上往那里找!他愿把老婆孩子接来,在工地上住一辈子。(附图片)
鹿寨县铁矿处处有,钢铁基地遍山野。   新华社记者 谭志强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