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炼钢老人赵仁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04
第2版()
专栏:

炼钢老人赵仁崇
本报记者 叶剑韵
炼钢,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这是青壮年干的活儿。最近,我们却会见了一位七十一岁的炼钢老人赵仁崇。
赵仁崇是商城县东风人民公社红光钢铁厂的一个炒棍工人。土法炼钢,在商城又叫炒钢,就是把土铁砸碎了,放在炉子里,像炒栗子那样,不断地搅拌。由于土铁在融化过程中,是附着在炉壁或沉淀在炉底的,炒棍重一些,就能够炒得深炒得透。因此,通常一根炒棍都在三十斤左右。一个人,整天拿着这么重的铁棍,在灼热燎烤的炉子前面,上擂下挖,左撇右翘,的确是一件相当吃力的活儿。炒棍工,两只手要不停地搅拌,而一双眼睛哩,比起手来,却要使得更勤快一些。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在电焊的时候,是不能用肉眼观看火花的。而炒钢手的眼睛,却必需盯牢炉子里白闪闪的铁水。因为,炉温的变化,是集中在红水的颜色上的,只有火候看得准,才能炼出好钢来。这样,就决定了炒棍工人不仅要有强壮的体力,而且还要有明快的眼睛。在旧社会里,此地人有种说法:人过五十九,别干炒钢手。这就是说,年岁一大,体力差了,目光差了,炒棍这道工序是干不得了。
我们在访问赵仁崇的时候,他正在一座命名为“卫星”的炒钢炉上操作。起初,他的脸是背着我们的。我们只见一个人弯着腰,岔开八字步子,做着骑马蹬裆式,在来回地摆动着。而那根沉重的炒棍,在他手里,灵活得像筷子一样,真是得手应心,运用自如。他一边干,嘴里还哼着这一带流行的山歌。我们心想,这大概是一个年青的棒小伙子吧!四十分钟以后,一炉钢炒完了,他掉过脸来,一看,才知道这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
赵仁崇老人的身子是结实的,由于劳累了一辈子,面部的皱纹却很深,背有些驼。当我们提出:这大年纪,干这种重活儿累不累的时候,他却做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回答。他说:“什么叫累?一个人想办好一桩事情,决心很大,他就想不到累。”他又说,劲是那来的哩,人是铁,饭是钢,一个人只要能吃饭,他就有劲。最后,他着劲地说:“吃不完的饭,使不完的劲,劲不用就糟踏了!”
从表面上看,这是几句普通的回话,不过说的是一般生理卫生方面的常识;可是,仔细一推敲,你就会发觉,在他的内心深处,是埋藏着多么崇高的理想啊!
他有一个儿孙满堂的家庭。三对儿子和媳妇,六个孙儿女,还有个老闺女,全家能劳动的有八、九个。照理,这大年纪,吃穿不愁,即使不进幸福院,也该让小一辈子劳动劳动,自己在家过点舒坦日子了。关于这一点,他儿子赵家俭早劝过他几次了,要他啥事不干,一天吃三顿饭,家前屋后散散心。他却批评自己的儿子说:年青人,顺当日子过惯了,哪里知道老年人过去受的那种罪。他九岁那年,父亲出天花病死在地主的炼铁炉旁。十六岁那年,家里实在没吃的,他哥哥领着他在一家地主办的炼铁作坊里当学徒。一直干到解放,只争得了一条破裤子。这么多年,冬天身上没披过一件像样的棉袄。说到现在,他又兴奋地对他儿子说:“如今,灶头上有油,囤子里有米,衣服从里到外件件是新的,夏有夏衣,冬有冬装,人们都说日子过好了,好日子是哪来的?是的,是共产党毛主席带来的,可是没有人的一双手去忙,使劲干活儿,毛主席能把口粮往每个人的嘴里倒吗?”
大办钢铁以来,他对他的儿孙们说:我们赵家已经有五代人炼过钢铁,你们进了厂,就是七代人了。这个祖传的手艺,可不能断了。于是,他把两个儿子一个孙子送进了东风人民公社红光钢铁厂。那时候,自己也打算进厂;由于干部们的劝说,说现在厂里有人闹,等赶不赢的时候再来吧。虽没有来,心头依旧是痒痒的。
几天前,党提出了“土法炼钢,全民炼钢”的口号,公社领导人正在愁缺少炼钢技术力量的时候,赵仁崇背了床被子,拎了一罐子咸菜到钢铁厂来了。他一来,就碰上了厂里在准备放炼钢的大卫星。
红光炼铁厂有两百多个工人。过去,这个厂的全部力量是放在炼铁方面,炼钢的事还没有来得及安排。放钢的高产卫星,这事却使公社领导人为难起来了。首先碰到的困难就是缺炒棍手。目前,全厂突击,修起了二十四座炼钢炉子,二十四座炉子就得二十四个炒棍手。全厂连半拉子算起来,也只有三个。赵仁崇来了,大家都很高兴,可是也只有四个,还差二十个怎么办哩?
为了克服这个困难,公社党委会在厂里召开了一次炒棍手座谈会。会上,炒棍手们都说:二十四座炉子一齐生火,炉多人少,搞不赢。有的说,能炒多少就炒多少吧,反正是尽力而为嘛!赵仁崇参加了这个会,开始,他一句话没说,最后,其他的炒棍手都希望赵老师傅出来讲讲这个困难了。他们说:“赵老师傅炼了五、六十年的钢铁,能不能一个人看一个炉子,他是知道得最清楚的。”
老人说话了。不料,他说的却是另外的道理。
“是的,在过去,咱们给地主和资本家炒钢,一个人只顶一个炉子。因为,他们把咱不当人,说搞地炉子的(炒棍手)是九流三教中最下流的贱坯子。”他伸出了瘦骨嶙嶙的膀子接着说:“是下流,可是下流人的血却叫他们给喝了。如今啊,谁能说好日子不是咱们自己的。”老人越说越上劲,最后,他向党委书记王子明保证说:“拿出浑身的力气,咱一人保证看好十五座炉子!”
坐在他旁边的三个炒棍手又是惊奇又是惭愧。他们说:人家七十多岁的老人拿出这么大的干劲,难道咱们三、四十岁的人,还打退堂鼓。他们一个个向王书记保证:向赵老师傅学习,坚决完成任务!
10月4日下午四点,红光厂的二十四座炼钢炉全点火了。一上来,赵仁崇领了二十多个棒小伙子,要他们观看一下他是怎么操作的。同时,他把各个工序的基本要领,向青年人传授。当讲到看火候的时候他就说:当铁水的颜色和形状炒得像棉花一样雪白绵软的时候,这就好出钢了。在讲到使炒棍的方法时就说:这和做稀饭的理路是一样;生铁,经火一烧,像石榴子一样,使炒棍,就是把一粒粒的粘在一起。这种通俗的比喻,青年人很容易懂,经过一个多钟头的炉前培训,有十八个学徒到炉子上单独操作去了,他就从这个炉子走到那个炉子,来去巡回。看到不妥当的地方,或是别人提出问题来,他就做一遍,讲一下。
10月5日上午四点,人们已经工作过十二个小时了,这是换班的时候,干部们和炉子上的工人都来劝他回去休息一下。他说:“现在不是休息的时刻!“中午,他儿子赵家俭看到父亲那副熬得像红桃子一样的眼睛,走过来心痛地说:“爹,我替你,去躺一会儿吧!”他爹把他拉在一边说:“孩子,你初出茅庐,哪里知道这炉子上的门道。人家能睡,你爹可不能睡呀。这么多炉子,要是出点毛病,咱怎对得起人!”
这时,党委给各个炉子下了通知,要大家在有事的时候自己商量解决,不要去找赵师傅,好让他安静下来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可是他仍旧从这个炉子跑到那个炉子。
5日下午四时,红光厂的炼钢卫星放出来了。这一天,全厂出了七十一吨钢,有三十八个年轻人,学会了炒钢的技术。
晚上,在祝捷大会上,全厂职工写了一百多封慰问信、表扬信来祝贺老人,感谢他对年青人的关怀,党委也送来了一斤白糖一盒藕粉。
老人感动了,脸上挂下了两行热泪。他对十六岁的孙子赵成益说:“孩子,这就是新社会,是咱自己的炼钢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