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陕北老区人民向全国报捷 一年改变生产落后面貌 缺粮区从此变成余粮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04
第3版()
专栏:

陕北老区人民向全国报捷
一年改变生产落后面貌 缺粮区从此变成余粮区
编者按:陕北人民战胜了贫瘠、多灾的自然条件,彻底改变了生产落后面貌,由缺粮区变为余粮区。这是一条非常令人兴奋的消息。这个事实再一次证明了毛主席讲的愈穷愈革命的道理;这个事实也有力地教育了那些爱强调客观条件的人们。我们相信,陕北老区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明年将会创造出更大的成就。
本报讯 记者朱波报道:陕北老区是陕西省粮食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地区。全区今年粮食总产量是二十四亿四千多斤,比去年增长近两倍;单位面积产量增长二到十倍;平均每人有粮千斤以上。从此陕北地区改变了低产面貌,多年来的严重缺粮区变为余粮区。
陕北老区因风沙、山洪以及旱涝、霜冻等自然灾害的危害,一向是粮食低产区,亩产四、五十斤。经过陕北人民一年的苦战,多年来低产面貌改变了。目前,全区的秋季作物已全部收获到场,总产二十四亿四千斤。全区提前两年超额完成省委提出的苦战三年奋斗目标。
今年丰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大面积增产。无论是风沙区,或是水土流失严重的丘陵和高塬地区,到处都出现了大面积丰产田和高额“卫星”田。据统计,全区仅秋季丰产田就有五十余万亩,亩产在四百四十斤到一千斤以上;“卫星”田约有二千余亩,亩产二千斤到六千斤。
今年的大丰收使陕北缺粮区变成了余粮区。解放以来陕北地区年年都缺粮,一般的每人只有二、三百斤粮食。特别是从1954年以来,每年都要靠外地调来四千五百多万斤粮食。1955年调运来的粮食最多,共一亿五千万斤。今年的丰收,彻底改变了这种现象,每人有一千多斤粮食。
陕北人民在粮食战线上的这一伟大胜利,是经过了一系列的斗争得来的。一年来,广大农民用大鸣大放和大辩论的方式,向各种保守落后思想进行了斗争,彻底批判了各种各样的“陕北落后论”者,从而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增强了群众改造自然和战胜各种自然灾害的信心和勇气。去冬以来,陕北人民开展了以水利为中心的生产高潮,每天都有五十多万人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紧张地进行水利、水土保持、积肥、冬灌等运动。建起水库一千四百座,新修水平梯田五万六千亩,新打水窖、旱井和涝池八十五万个,新修水地二百七十七万亩,为原有水地的三点二倍;完成水土保持的面积一万余平方公里,为解放后八年的总工作量的一倍半。除此,还开展了积肥、造林和绿化沙漠的运动,其中积肥七百五十亿斤,比往年增加两倍以上。这些都为今年的大丰收打下了基础。特别是普遍地推广了各种增产措施,对取得农业生产大丰收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施肥量增加了两倍以上,消灭了白茬和硬茬下种;推广良种面积已达80%;密植面积已达6%左右等。陕北人民在这一年的生产斗争中还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陕北大部分地区,从播种到收割,经历着旱、涝、霜、冻等各种自然灾害。
更重要的收获是陕北人民在这次胜利中,找到了争取更大胜利的钥匙。在今年的大丰收中有很多大面积增产的事实教育了广大的群众,使他们都认识到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改变千百年来遗留下来的广种薄收的旧的耕作制度。陕北地区耕地面积一千七百多万亩,每人有六亩多地,最多的每人有十多亩,因此,耕作十分粗糙,亩产量一直在四、五十斤左右。这几年来,群众才逐渐修建了区田和水平梯田。尤其是在去冬以来的农业生产运动中,水平梯田有很大的发展。今年,仅榆林专区就有二十三万亩区田和水平梯田,平均亩产四百四十斤,总产量一亿一千万斤,占该专区总产量的8%,而土地面积只占该区的2%。
现在,陕北已提出实现基本农田水利的跃进规划,并提出明年农业生产的计划。明年耕地面积共一千一百四十万亩,比今年减少五百七十三万亩,平均每人四亩多地,其中要种好现有的一亩水地。全区老水地七十万亩,计划亩产二千斤,总产十四亿斤;新水地一百八十万亩,亩产一千斤,总产十八亿斤。另外,保证种好基本田五百万亩(包括梯田、区田和旱川台地),亩产七百斤,总产三十五亿斤。除此,还要播种三百万亩旱地,亩产三百斤,总产九亿斤。这样明年全区总产七十六亿斤,平均每人有三千斤粮食。目前,陕北人民正在全面治理无定河和进行秋耕,并积极地为冬季生产高潮进行准备工作,以便为实现明年的更大胜利打好基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