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破旧习 立新章 棉花大丰产 山西解虞县棉花不打顶每亩增产一百六十多斤 山东高唐县宏伟人民公社叫棉花按照人的意志生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04
第3版()
专栏:

破旧习 立新章 棉花大丰产
山西解虞县棉花不打顶每亩增产一百六十多斤
山东高唐县宏伟人民公社叫棉花按照人的意志生长
本报讯 山西省解虞县棉农今年大胆抛弃千年植棉打顶的习惯,创造了棉花不打顶,让棉花尽量生长,多结果铃的新耕作技术,因而全县获得了棉花大丰收。初步测定:全县棉田平均亩产籽棉一千零三斤,其中因不打顶而增产的部分平均每亩一百六十八斤。
当记者进入解虞县境,即看到大片大片未打顶的棉花枝秆高大,果铃累累。对比棉田给人印象更加深刻:凡是未打顶的棉花,在此深秋仍然生长旺盛,“卫星田”里的棉株,下部棉铃已经成熟,而上部还在开花现蕾;而打了顶的棉花,早已枝叶枯黄。据这里的技术干部测算:打顶后按过去习惯不再加工的棉花,平均株高二尺五寸,结铃十三点五个;打顶后继续加工的棉花,平均结铃二十九个,果枝十八个;但是没有打顶照常加工的棉花,平均株高三尺五寸,最高的四尺多,果枝二十三点五个,结铃三十六、七个,果铃硕大,平均八十多个摘一斤籽棉(打顶的平均一百个果铃摘一斤)。这里的人还告诉记者,棉花不打顶后,植株也有某些新变化:已打顶的,果枝较长,芽枝多,因而需要加工多(打芽枝二、三次),管理也不方便;未打枝的棉花,因能向上生长,所以果枝较短,没有芽枝。
解虞县是晋南棉麦产区之一。今年农业大跃进,广大干部和棉农干劲冲天,意气风发,提出亩产籽棉一千斤的指标。为此,全县进一步推行了密植,全部采用了岱字棉种,提早五天下种,合理施用了磷氮肥。为了确保跃进指标的实现,县委特别注意棉花的打顶问题。按当地习惯,7月群众即开始打顶,距“霜降”还有三个多月。县委认为如果过早限制棉花的发育,即不可能实现计划。因此决定推迟打顶,同时加强后期管理。8月间,县委提出培植“卫星田”的号召。他们在研究实现高额丰产措施的时候,发现已经由群众暗中打顶的棉田,棉花停止了生长,但未打顶的棉花还是青枝绿叶,大有发展前途,便决定“卫星田”无论如何不让打顶,大田尽量晚打顶。由于县委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和广大棉农看到了不打顶的棉花的确生长好,果铃多,因此不打顶的经验迅速得到推广。
县委在提出晚打顶和最后决定不打顶的过程中,坚持了棉田的后期加工。他们要求“棉花不死,加工不止”。“立秋”以后,全县十三万亩未打顶的棉田,用少量多餐的办法进行了好几次浇水、追肥、中耕。全县还打破生产界限,采取大协作、大突击的方式消灭虫害。在成立公社的时候,“不让三类苗入社”的口号,更有力地推动了后期加工。
解虞县今年棉花不打顶是改变历史传统,因此充满了思想斗争。当县委提出棉花晚打顶后,群众一时囿于旧习,暗自摘打,结果全县有14.5%的棉田打了顶。在县委召开了几次现场会议,让群众不信就看,不通就辩,并在某些棉农自己暗中进行了对比试验之后,全县才取得85.5%棉田不打顶的大胜利。
本报讯 棉花不经整枝打杈,在幼苗期不打顶尖,使其生长出两个以上的顶端分枝,能使单株产量提高一倍左右。这两种有价值的试验,是刘少奇委员长曾经视察过的山东省高唐县宏伟人民公社进行的。
在大跃进的声浪中,宏伟社棉花“卫星”田的人员,大破迷信,七亩棉花试验田全部没有“打边心”、“打顶尖”。他们又在一般丰产田里,在棉苗只有四片真叶、四个果枝时,进行了打去顶尖的试验,结果各生出两个和四个顶端分枝,增加果枝、果节,都基本上获得成功。根据中共高唐县委“卫星”验收团的测产,这七亩棉花株高六尺左右,最高达到八尺;果枝三十个左右;按每亩五千五百株,平均每株六十五个老桃计算,平均亩产籽棉八千斤。
棉苗在四片真叶时,打去顶尖,生长出两个平行的一百一十八厘米高的分枝,共有果枝三十六个,蕾铃九十三个,其中老桃达八十一个;蕾铃脱落25%。四个果枝时打去顶尖,则生长出四个平行的一百二十七厘米高的分枝,有果枝七十九个,九十九个蕾铃,其中老桃达九十一个,唯蕾铃脱落达41%。但在它们周围抽查生长条件相同的十株没有在幼苗期打顶尖的棉花,明显的看出,幼苗时打顶尖生分枝的棉株,单株蕾铃增加一倍左右,脱落仍是比较少。在幼苗期打去顶尖的试验,是密植的方法之一,可使棉株下部主干减少,便于中耕;避免棉田下部郁闷,造成早期蕾铃脱落。同时,由于上部分株增多,能充分利用上部空间,利用太阳能。 (孙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