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劳力紧张是好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04
第3版()
专栏:

劳力紧张是好事
本报记者 冯建伟 阎继烈
平遥王家庄在晋中平原,土地宽广,从来就缺乏劳力。今年,由于秋作物空前大丰收,收割运打都特别费工,冬小麦播种面积不仅要比去年扩大两倍,而且要耕的深,播的细,多施肥;因此,从8月末开始秋收种麦,村里人就忙的不行。可是,正在这紧张时节,青壮年劳动力像流水样哗哗地向外调,头一批支援钢铁走了四百,是从好的里头挑的。第二批又补充八十,也是个顶个的好。第三批、第四批支援邻村种麦,壮年妇女和有岁数的男人,也跟着走了;社和队的领导骨干,不用说也得带队出征。这样计算下来,全村八百四十多个男女全半劳力,前后走了三分之二,留下不满二百人,一个不顶半个使唤。这种情况,很使人发愁,许多社员和干部都认为三秋工作肯定完不成了,连副主任刘锦藻、支春年和副支书侯桂英一时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可是,刘锦藻和支春年并没有在困难面前迷糊多久,他们很快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依靠群众,发挥劳动潜力,坚决完成秋收秋种任务。他们决定哪里有矛盾向哪里找办法,利用劳力紧张的形势作推动工作的动力。于是,他们在饭堂和田间,反复向社员宣传劳力紧张的状况,发动社员鸣放辩论:该不该支援钢铁生产?该不该支援邻村种麦?劳力紧张怎么办?他们还告诉社员,劳动力紧张是因为生产发展的快,是好事。今年紧张苦战,全村平均亩产两千多斤,每人口粮由去年三百四十斤增加到五百斤,大家可以放开肚子吃饱饭。明年苦战一年,多收小麦,就能吃好;苦战三年就能吃好、穿好、住好,还能把国家建设好。果然,社员们理解了这些道理,劳动干劲很快提高了。大家不分昼夜地干,每天除吃饭睡觉用八小时外,全是劳动时间,根本不分黑夜白日,有时直干通宵。干部劝说社员休息,还迟迟不肯回家。村里的胶轮大车、人拉平车都随着钢铁大军上山走了,运输车辆不够用,社员们自动用脚踏车送粪、送庄稼,运输效率一下提高四倍,原来计划每天收秋一百亩,实际收三百多亩,种麦速度也快了很多。
按着哪里有矛盾向哪里找解决办法的想法,刘锦藻和支春年在劳动大军外调以后,就发动社员作好支援钢铁战线的工作。国庆节前夕,还派支春年携带月饼、粉条、猪肉、烧酒,远涉百里到普洞山区慰问钢铁大军。慰问时,发现那里缺少扛矿石的器具,鞋子破的快,帐篷也不够温暖。回村后,立即筹集麻袋、苇席、油布,还有理发和钉鞋工具;社员们还体贴前线生活苦,决定把外地供应的一千六百多斤大米,一齐送到前线。这一来,大大激发了钢铁大军们的斗志。他们在工地上宣誓奋战,到月底就当选模范连,并且把喜报送到后方。村里人接到立功喜报时,个个喜笑颜开,纷纷说:人家在外边那么苦,还争得个模范称号,我们在家生活好,不好好干,对不起前方的亲人。前线和后方,钢铁大军和秋收种麦大军,就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军民那样团结,互相关怀,互相鼓励,对于发挥劳动潜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刘锦藻和支春年想到的,都领导群众作到了。没有想到的,社员们主动补上了。外调支援钢铁生产的人们没有带棉衣,村里马上有十一个妇女,连夜给他们缝补衣袜。有三十多户全家外出的人,他们开始很担心走了以后,猪、羊、鸡、兔会饿死,心情不安。统一的战斗意志,使人们很快地增长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共产主义风格,平常不相往来的人,在钢铁大军出发时,也跑来帮忙。这个拉走一只羊,那个赶走两口猪,五个孩子的妈妈王润莲,一个人就承担喂养邻家的十一口猪,连她的小孩子也出外拔草、挖菜,保证小兔不缺吃的。
刘锦藻和支春年领导秋收种麦的特点,不仅是抓住劳力紧张形势,从思想上发动群众,还随着这种紧张形势的发展,一步一步的采取了很有效的组织措施。当大批劳力外调,中层领导骨干减少,原来的十四个生产队处于散乱状态时,马上就搞军事化、战斗化。全村组成三个连,一个营指挥部。连长、营长每天到连队,和社员一起进行突击劳动,只是每天中午和晚饭时候,才碰头研究安排工作。劳动组织整顿就绪以后,少数连队发现纪律和安排较乱现象,又抓紧作劳动规划,巧妙安排和使用劳力。全村三千五百多亩秋田,有十三种作物成熟期参差不齐,两千三百多亩小麦播种时间很紧,村里还有副业、菜园和供销、信贷、保健等部门工作,样样都要有人干。刘锦藻和支春年决定,首先抓种麦和秋收。要供销社带货上地,炊事员送饭到田,保健院、会计员、计工员到地办公。全村三个连的劳力,也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批强壮的突击秋收腾地,第二批专门送肥,第三批有技术的耕作播种,第四批较弱的打场、收摘棉花和豆角。有的连队分工更细致合理,强劳力到远地干活,弱劳力和妇女在近地干活,瞎子拐子在打谷场上摇风车、剪谷穗,五岁小孩跟妈妈摘棉花。所有上地的人,去时拿口袋,回时背玉米,家前屋后的秋作物,根本没有派一车一马运输,都是上地干活的人捎带就办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劳动,王家庄不仅又快又好地完成秋收种麦工作,取得了高度发挥劳动潜在力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教育了干部和社员群众。全村人民都养成一种大公无私的协作精神。凡是国家钢铁生产,或是邻村需要的,他们都踊跃参加,一唤就到,人人都以帮助别人为荣,而且在协作中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组织纪律性。经过这次锻炼,全村变成了户户无闲人,个人爱劳动的新农村,村里的风尚和习俗面貌,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刘锦藻和支春年在这场紧张战斗中,也得到很大的提高。最近,外省参观团问到他们有什么领导体会。刘锦藻笑着说:“以前我们作工作怕困难,躲矛盾,结果,困难越怕越多,矛盾越躲越跟上走,工作任务也完不成。现今领导秋收种麦,打了个颠倒,变成主动找困难,找矛盾,从困难和矛盾中找解决办法,结果,困难克服了,矛盾解决了,工作任务完成了。”支春年也列举了很多事实证明刘锦藻的论点。他说:“我们在头一批外调劳动力时,很发愁,第二批外调时,就不发愁了,因为我们找到一个窍门,走一批我们能挖出一批潜在力,永远没个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