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塔什干来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05
第8版()
专栏:

塔什干来去
张庚
塔什干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关于这个城市的事,我曾经在莫斯科电台的中文广播中听到过,由于广播员成功的描述,更增加了我对于它的向往。这回我居然和它见了面。它比我预期的要美丽得多。它温暖的阳光,它的白杨树,它的鲜美的瓜果,红的、绿的、大的、小的、数不尽种类的葡萄,这些都令人难于忘记,但是最令人难于忘记的是那里的人,热情的人,友谊深厚的人!
有一天深夜,我看完戏回来,感到有些疲倦了,下了车,从人丛中走向旅馆的大门去。忽然在我的眼前有一朵玫瑰花一晃,随即闻到一股沁人的甜香,我的疲倦消逝了。有一个五六岁的美丽的小姑娘用一种非常得意的口吻朝我说话:
“你是中国人,我知道!”说着,就把花塞到我的手里。
我不懂俄文,当我把这几个字的意义琢磨清楚之后,她已经钻进人丛里去了。我从兜里找到一个中苏友好的徽章想给她戴上,但已经迟了。好容易在人丛的远处发现她已经被她妈妈抱起。(我相信那一定是她的妈妈)她的妈妈也和她一样,用一种得意的笑容回头望了我一眼,走出人群去了。
小女孩很得意,因为她没有认错中国人,她把友谊成功地传达了;她的妈妈也很得意,她的幼小的女儿能够办一件大事,传达了两个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可是我很遗憾,终于没有能够将一件表现伟大友谊的微小礼物送给那个小女孩。
我一直在想,这种深厚的友情到底从何而来呢?这种友谊之感不只是存在在少数人心中,也不只是存在在较多的人心中,就我和一些到过苏联的中国人谈起来,毫无例外的,大家都有这种共同的感觉,这就不能不说,它是普遍地存在在中苏两国广大人民的心中。它是怎样渗透到我们两大民族的九万万人的心里去的呢?
1958年10月18日,天已经快黑了,但是我们还是乘汽车赶到了安集延附近的一个大水坝去参观。这个水坝连同一条运河,是中亚这一带的第一个大水利工程。在乌兹别克,水是多么重要的东西啊!从前旧时代,地主和统治阶级不仅仅霸占了土地,而且还霸占了水;十月革命后,和土地同时,也将水交回到农民手里。国家还大力地动员农民兴修水利,建筑水坝,开挖运河。
我们上了堤坝,夜色笼罩着我们,建筑物只在黑暗中显示出伟大的轮廓。多么安静!但是说明的同志告诉我们,在建设的当时却不是如此。那时有多少民工在这里夜以继日的工作,有多少机器在这里轰轰作响口有多少电灯把这里照得通亮!现在谁能想得到呢?如此安静的地方,那时原来是一个白热的战斗场所。那时候,也有许多文艺团体来演出,电影队来放映,这里自成了一个劳动的世界。就这样干了四十五天,这座永远造福中亚人民的水坝和运河完成了。这些说明不由得我不想起前不久我们修十三陵水库的情景:当时的十三陵工地上难道不也是一个白热的战场么?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作家们、戏剧家们不也是成批成队地到那里去演戏、跳舞、朗诵、写诗的么?那里不也是一个高涨着建设社会主义热情的劳动世界么?在这些方面,我们和苏联人民的精神面貌是多么相近啊!
10月26日,我们终于告别了苏联,飞回祖国来了。当飞机从三千公尺的高度慢慢下降到几百公尺的时候,我清楚地看到了十三陵水库的全貌。那里已经不是我们紧张劳动时的样子了,水已经涨满了整个水库,湖面已经很辽阔,就是用飞机的速度也足足过了两分钟才走到大坝上。毛主席题的字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亮。
这一刹那间,我又回想起在乌兹别克集体农庄作客时候的情景来:主人的殷勤的笑脸和他手中举着的乌兹别克产的葡萄酒、还有那些餐桌边亲切无间的交谈……真的,为什么在每一次这样的聚会上,无论是中国人、无论是苏联人,他们的话都是那么热情动人呢?没有别的,这是亲兄弟的聚会,虽然就个人来说,他们也许还是初次见面。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呢?
我怀着满腔热情到塔什干;我带着加倍的苏联朋友的热情回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