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在大小登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05
第8版()
专栏:

在大小登岛
白双
秋风不吹大小登,
海岛遍地绿葱葱;
绿树上面开红花,
红花摘来送英雄。
在大小登的日子,我心中天天跳动着这样的诗句。有人说,大小登落下的炮弹最多,打毁了不少村庄。可是我在这两个岛上,听见的英雄故事,比看到的弹坑还多。
在大小登,你看不出哪是前线哪是后方,你分不清谁是战士谁是老百姓,因为到处都是阵地,住的都是地洞,人人都在参战。在炮火激烈的时候,假如你到炮阵地,你会发现炮兵当中,有许多穿便衣的民兵和穿花衣裳的妇女,他们不只在抬担架救护伤员,而且在搬送炮弹,擦炮弹,上信管,装填,以至开炮。这许多不穿军服的男女“炮兵”,除了不会瞄准以外,炮兵的技术统通学会了。在大小登岛上,除了几岁的孩子以外,哪个人听的炮声不比战士们多啊?许多儿童是在炮声隆隆中诞生的,许多青年是在炮火下面长大的。
这回炮战开始,大小登人民,提出“部队要什么有什么”的口号。他们为了给炮兵修工事,拆掉房屋、院墙、猪圈、厕所和石埕,献出木料和石料。阳塘村有个张安镇,他把准备九年要盖新房的木料都献出来了。他说:“金门台湾收复了,要盖什么房子没有啊?”双泸村六十多岁的老太太郑当,献出一个石磨说:“我老了,孙儿年幼,媳妇眼睛要瞎,都不能参加支前,就让这个石磨,替我们出点力吧!”
每天夜里,你看吧,海岛上像开了锅一样,成千的男女民工,忙着搬炮弹、运木石、挖战壕、修工事。……五十多岁的王立老大娘,整夜和年青人一起修工事,八岁的孩子许路廉,也用小手去抬木头。大登乡李爱花组织个铁甲突击队,比男人们干的还欢。有天夜里,李爱花扛石头跌进水坑,衣服头发全湿了,别人劝她回家,她说:“为了消灭敌人,苦一点不算什么。”一直坚持到天亮。
大登乡的女乡长张韭菜,组织了两百七十二个妇女的洗衣队,每天冒着炮火,到各阵地上收脏衣服来洗。有次她在炮床上,看见炮兵们的擦炮弹布太油了,战士们撕掉自己的衣服去擦。她马上号召大家洗炮布,油腻太厚洗不掉,她想法子用煮蠔的大锅加上碱去煮,把一大堆炮布,洗的干干净净。
小登乡的女乡长洪秀丛,几次带动妇女们,跳下没到胸前的海中,抢救被海水漂出去的木料,搬运从大陆来的炮弹。在战斗中,她还跑到炮床里,朝大金门开了两炮。
大小登的男人们,多半是渔民和船工,他们担负着战时交通运输的重要任务。有一部分组成担架队和民工队。他们在炮火中抢救伤员,为炮兵们输送弹药,有四十四个民兵,还直接的参加炮战。小登的民兵们,还想出许多妙法,向蒋军进行政治攻势,他们一共放出二百多个风筝,带着四万多份宣传品和安全证,散到蒋军的阵地上。前不久,他们用小船把宣传的大木牌,送到大金门的海面。每个木牌一个大字,写着“反对美帝霸占台湾”。这种大标语,竖立在敌人阵地对面的海上,比二十门八英寸的大炮还有力,它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它也像母亲的手,在召唤陷入泥坑的儿子归来。 (10月底于厦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