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阅读
  • 0回复

粒粒皆辛苦 一颗也不丢 山西发动“第二次秋收”运动夺回大量粮食 河北大力抢收甘薯逐地复查保证丰产丰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06
第1版()
专栏:

粒粒皆辛苦 一颗也不丢
山西发动“第二次秋收”运动夺回大量粮食
河北大力抢收甘薯逐地复查保证丰产丰收
本报太原5日电 中共山西省委发动的保证农业丰产丰收的“第二次秋收运动”,已经在全省广泛开展起来,并且获得了意料之外的成就。各地的情况证明:“第二次秋收运动”是在当前工作繁忙的情况下,对秋收粗糙现象的一个有效的补救办法。
早在10月中旬,山西省、专、县秋收检查团发现,由于某些干部有“活多人少,粗收粗打难免”的思想和连夜抢收过于繁忙等原因,秋收中粗糙现象很普遍。据调查计算,个别严重地区,竟然达到:山药蛋每亩丢三百斤,谷子每亩丢一百斤,玉米每亩丢五十斤。山药蛋的收藏更为马虎,随便放在地头路边,造成了腐烂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山西省委当即发出组织老年和妇女、儿童拾粮队,进行第二次秋收的号召。榆次、长治、晋南、雁北等地委分别召开了电话会议,进行了传达和布置。这样,全省很快就组成一百多万老年、小孩拾粮队。雁北、忻县等地区很快拾粮一亿二千多万斤。晋中地区中阳等四县每天出动五万八千多人,块块查、穗穗拾,每人每天能拾十多斤粮食。壶关、平顺、左权等县在第二次秋收以前,还开展了鸣放辩论,驳倒了活多人少、粗收粗打的难免论和满不在乎的思想,人人树立爱护粮食的观点,秋收中互相监督,收割由粗糙变细致,收得又快又好。
在开展第二次秋收运动中,广大农村干部还学会一套新的领导方法,就是合理使用劳动力,发挥每个人的独特作用,把秋收工作做好。榆次地区农村干部发现秋收粗糙的原因主要是劳力弱,便组织大批劳力,进行五天突击,集中干完重活,然后发动妇女儿童扫尾。这样就使秋收又快又好,到处是地净、路净、场净、颗粒还仓。左云县开始单用强劳力刨山药蛋,收得虽然很快,但丢的也不少。县委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把全县四万秋收大军,分排编组,强劳力收头遍,弱劳力收第二遍,秋耕时,每张犁后边跟上一个小孩拾山药蛋,三天之内共拾回六十六万多斤。
据河北日报消息:河北省各地正掀起一个大规模的抢救甘薯运动。
河北全省今年共种甘薯二千四百多万亩,到10月底统计,已经刨了的有一千九百万亩,还有五百多万亩没有刨。许多地方在收刨中丢失很严重。已经收刨的也只有少部分入了窖或切了片,大部分还堆在地里、场里、院里没有处理;已经入窖的,据了解也有因事先检查不严而发生霉坏的。
各地为了及时扭转这种情况,都通过大鸣大放大辩论,大破“劳力不足无法完成刨薯任务”等各种错误论调。保定专区通过群众的鸣放辩论,短时期内即发动一百五十万人投入抢收秋粮主要是甘薯的运动,日刨甘薯三十多万亩。唐县原来刨薯的进度很慢,经组织二千四百多县、乡干部的大会辩论后,第二天就由日刨二万多亩增加到五万多亩。徐水县经过辩论后,五天就完成了三十八万亩的刨薯任务。
对于收刨不细、丢失严重的现象,许多地方都实地检查,采用算细账和辩论的办法,批判了认为“丢几块算不了什么”的错误思想。宁津县红旗乡罗庄经检查收刨后的甘薯,一般每亩丢了四百五十斤。红星乡仁义生村通过对七亩地的检查,其中有二亩丢薯块二千二百八十斤。这样,全县三十五万七千亩甘薯,如果按每亩平均丢一百斤计算,共丢三千五百七十万斤,折粮八百九十多万斤,足够二万二千三百人吃一年。这一下使广大社员吃了一惊,纷纷表示要精收细刨,作到块块还家。各地都发动了广大群众,掀起了秋收复查,拣回了大批被丢掉的甘薯。遵化县在10月下旬,有十二万人参加的逐地复查运动中,仅五天的时间,就拾回甘薯等折合粮食七十四万八千多斤,这个县的前进人民公社,动员了一万人在一天中就拣回丢失的甘薯一百二十三万多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