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一窑对一炉成配又成双 四川一些地区正确处理铁煤关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06
第2版()
专栏:

一窑对一炉成配又成双
四川一些地区正确处理铁煤关系
本报重庆电 四川涪陵、万县、达县、泸州等专区采取一窑跟一炉,或者数炉对一窑的办法,保证炉群所需的燃料得到充分供应。
在处理铁与煤的关系、布局等问题上,四川许多专、县的干部、群众经过了一番曲折。开始,大家只注意到抓土高炉的建设,对于把采煤、炼焦等工作如何相应地跟上去却注意不够。等到大批土高炉点火投入生产,发现燃料供应不足,才感到问题严重。例如,10月17日到20日高产周的头几天,全省建成的土炉子十二万个以上,干部、群众基本上过了掌握炼铁技术这一关,信心很大,就是因为燃料跟不上,投入生产的炉子只有四万多个,产量迟迟跃不上去。后来各专县下定决心抓煤,才扭转了这个被动局面。这个事实,严肃地教育大家,煤铁生产必须全面安排。涪陵、万县等许多专区的干部、群众原来就提出一窑跟一炉或两炉对一窑的奋斗目标,现在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以小钢铁基地、生产正常的炉群为中心,建立固定的煤炭基地作配合,按产铁多少来计划采煤多少,是保证高炉正常生产的好办法。
首夺四川千吨县帅旗的古蔺县,投入生产的炉子五百多个,由于有六百多座小煤窑的支持,一对一还有多,因此正常出铁的炉子达到88.92%。涪陵专区围绕高炉群大建煤窑群,目前已实现二炉一窑,这些煤窑都在高炉附近,煤、铁生产密切结合,搞成一套管理机构,既便于统一安排生产、逐步形成小型钢铁基地,又可大量节省人力、物力,便于加强党的领导和统一管理。现在许多地区都以高炉群、铁矿、煤矿为中心,成立矿区党委和管理委员会,把人力分成冶炼、采矿、采煤、运输等几条战线,包工、包产,专人负责。这样,矿区自己用煤,自己来考虑、安排开采,对发挥当地干部、群众积极性有很大好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