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共产主义新风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06
第3版()
专栏:

共产主义新风气
本报记者 周哲生
雨中送伞
连下两场大雨,江苏东海县黄圈人民公社秋种野战兵团驻地的营房,屋顶因秫秸稍薄而漏雨,影响到战士们的休息。修屋吧,没有秫秸。兵团的指挥员正在焦愁,桌上的电话铃响了。兵团副团长时登善拿起电话筒,清晰地听到:“喂!你是老时吧?我是河南呀,听说你们营房漏雨,急需秫秸,我们这里战士们的意见,送一万斤给你们,你们腾不出人手来挑,我们马上派人送过去。”“太好了,简直是雨中送伞!谢谢你们关心,我们去人搬。”时登善很激动。
一会儿,秫秸从鲁南河南岸的白塔人民公社运到北岸,这个野战兵团就用这批秫秸把漏雨的几十间营房当晚加盖好,保证了战士们的睡眠。
白塔人民公社和黄圈人民公社仅一河之隔,秋种开始时,双方下了战表,开展以又快又好完成秋种为内容的竞赛。这天,听到对手破屋偏遭连夜雨的事,白塔公社并没有乘人之危而取胜的心思,他们决定把留作搭食堂用的一万斤秫秸,全部送给竞赛的对方。这个公社的干部和群众说:竞赛,不单是谁战胜谁就了事,而是为了明年三麦增产,大家都跃进。黄圈公社的陈家富对这件事最为感动,他指着腿上的伤痕对干部说:“要是公社早成立,思想认识早提高,我的腿也不会被打伤!”原来在1956年时,陈家富到河南割草,引起纠纷,曾被现在的白塔公社埠后大队社员们打伤。
人家的困难就是自己的
包庄人民公社有两万多亩豆子普遍成熟了,少数豆荚裂开,如不抢收,损失更大。可是当时又要翻地,又要秋种,劳力十分紧张,顾不过来。正在邻近包庄徐(州)海(州)运河工地上的各个人民公社的上万名水利远征大军,目睹这种情况,他们便牺牲了晚间的睡眠,帮助收摘豆子。来自一百里路外的平明人民公社的社员们说得好:人家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困难,任眼皮打架,也要使豆子颗粒还家。经过兄弟公社社员两个夜晚的协助,包庄人民公社的两万多亩豆子全部登场,达到丰产丰收。
远田变近田
人民公社化以后,中共东海县委农村工作部减少了一件复杂而又头痛的事务,即关于插花田的纠纷的处理。
原来许多小社,都有几十亩以至两三千亩跨乡田和远田,在合作化阶段,虽然进行多次协商,作了一些调整调换,但由于单位多,本位主义严重,都怕吃亏,一直没有很好处理。这些田产量都低于一般田的50%左右,长期是三类田。人民公社建立以后,干部和群众的共产主义思想提高了,不再斤斤计较,跨乡田已经消灭,全县四万多亩远田都变了近田,为大面积丰产提供了条件。
在江苏北部东海县,这种共产主义大协作的风气,越来越盛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