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硬干巧干 丰产丰收 许多省市报纸发表评论号召加强秋收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10
第3版()
专栏:

硬干巧干 丰产丰收
许多省市报纸发表评论号召加强秋收工作
本报讯 河北、山东、湖北、湖南、广西、福建、四川、云南、北京、上海等十个省(区)、市报纸在10月27日到11月5日的一旬里,先后发表了关于秋收的评论,号召迅速加强这一工作,保证把各该地大丰收的庄稼都收回来。这些评论都指出了完成今年秋收任务的重大意义。
劳动力不足,是今年秋收的一个突出的矛盾。许多评论在这方面都有较多的阐述,并指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10月31日广西日报发表了题为“秋收一天不误,粮食一粒不丢”的社论说:解决劳动力不足的办法是迅速组织农业战线的队伍。它还说这不仅是为了适应当前的迫切需要,也是人民公社长期的劳动组织的基础。10月29日云南日报在一篇“打好秋收秋种大决战”社论中也说:要组织规模庞大的秋收秋种突击运动,一定要很好的把广大群众组织起来,挖掘一切可以挖掘的劳动潜力。如果在使用劳动力上组织调配得好,一个人就能顶几个人干活,半劳力、弱劳力也能顶整劳力用。几篇评论都推荐了组织大协作进行大突击的快速收获方法。10月31日的广西日报,在社论中举了一个事例来说明协作的伟大力量:大苗山苗族自治县,用大辩论、大协作的办法组织抢收,一天做了三十天的工作。
一些评论还提出了在秋收中“硬干,还要巧干”。怎样巧干?评论一致认为,改革工具就可以干得巧。11月3日福建日报在一篇“迅速推广新式的快速收割器”短评说:如果全部使用割禾器,就可以比用镰刀节省五倍左右的时间。10月31日广西日报社论也提及这个问题,并举例说:北流县前进人民公社在最近算了一笔账:按现有劳动力,用老工具要一百三十天才能收完,如果改用收割器、打谷机和车子收运,只要二十五天就行了。
在紧张的“三秋”季节里,有没有可能搞技术改革呢?11月1日解放日报一篇“大战二十天,确保‘三秋’工作全胜”社论认为,繁忙正是搞技术革命的有利条件。它说:任务最紧张的时候,往往正是奇迹出现得最多的时候。形势逼人,人急就生智,办法和创造也就逼出来了。
秋收的速度不但要快,而且质量要好。许多省(区)、市报的评论都强调了这个问题。11月3日新湖南报和北京日报的评论都提到这个问题。北京日报“再收一次秋”的短评在阐述快和好的关系一段文字中说:在秋收中,只顾了快,没有顾好,随便丢失,把快和好完全对立起来,这种思想是片面的。快和好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10月30日四川日报“快收细收,颗粒不丢!”社论里也指出:秋收质量问题实质上是思想问题。根本办法是用共产主义思想指导秋收,提高干部社员“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共产主义觉悟。有了共产主义思想,人们对社会财富就会更加爱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