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摆脱正规化课程束缚 密切联系生产实际 一个半工半读大学办好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11
第6版()
专栏:

摆脱正规化课程束缚 密切联系生产实际
一个半工半读大学办好了
本报成都3日电 西南无线电器材厂半工半读大学在工厂党委领导下,采用工人、工程技术人员、教师三结合的办法,充分依靠工人群众的力量进行教学改革,改变了教学工作中脱离生产、脱离实际和盲目追求正规化的倾向。
这个半工半读大学是在今年7月开办的。设立了两个专业,学员共一百多人。每周三天学习,三天劳动。原来的教学计划是委托普通大学帮助制订的,虽然比普通大学同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作了些精简、合并和调整,但是,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脱离生产、脱离实际的缺点。开设的高频瓷和磁性材料专业和工厂生产关系不大,而工厂迫切需要的无线电陶瓷专业却没有开设。开了些不必要的基础课,有些生产上需要的课程却没有安排。课程次序也是按普通大学先讲基础课后讲专业课的常规排定的。教材更基本上沿用了普通大学的一套,工人要求精简讲授内容,有些教师却说:要是叫作大学,我就得照大学的一套教。工人们因而议论说:这样学习四年,我们会变成落后分子。我们两、三年后才能学到的,别人早在生产中学会了。
工厂党委研究了这些情况,9月中旬,决定按党的教育方针对教学工作进行彻底改革。但是,教师和部分学员却不同意。有些学员认为要作工程师就要着重学习广博的理论知识。有的对质量问题有误解,认为学的书本知识愈多质量愈高。还有些人迷信普通大学,要求一切向普通大学看齐。为了发动工人群众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厂党委组织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师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就以上问题展开辩论。经过深入辩论,混乱思想澄清了。大家普遍认识到,工厂办学培养的人才,应该是适应工厂生产需要的既有必要理论知识又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决不能脱离实际地单纯多学理论。学习质量也不应该用书本知识多少来衡量,而是要学以致用,能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工厂办学还必须从本厂生产实际出发,决不能用正规大学的东西生搬硬套,要创造自己的办学经验。
在辩论中,工人们和教师还讨论提出了改革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几项原则:(1)教学必须结合生产、为生产服务;(2)政治、文化、技术三结合,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3)在课程上,按生产需要开设专业课,按专业课需要开设基础课,并结合工厂特点,部分专业课与基础课同时并进;(4)在党委领导下,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师三结合,修订教学计划,自编教学大纲和教材;(5)按能者为师原则,互教互学。
接着,工人们通过多次座谈、讨论,根据这些原则,就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各方面提出了许多改革教学、修订教学计划的意见。已经开设的课程电机学,工人江玉成等过去在中等技术学校曾经学过,但在生产中完全用不上,因而大部忘却,他们建议不必再开设。按工厂生产情况,工人迫切需要学习窑炉学,但学校却没有列入教学计划。工人们提出增加这门课程的建议后,立刻得到工程技术人员支持。此外,工厂党委还召开了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师代表的联席会,共同研究新教学计划。
经过群众性的讨论,这所大学已制订出新的教学计划,教学工作开始呈现新的面貌。高频瓷与磁性材料专业已经取消,改设了适应生产需要的无线电陶瓷专业;绝缘材料与电阻电容器专业也在反复研究后,分设为两个专业,以避免学习内容广而不深的缺陷。与生产关系不大或内容重复、陈旧的电机学、企业组织与计划等课程,有的取消,有的压缩或合并,并根据工人建议增加了窑炉学、陶瓷原件与配方等新课程。政治课也占到教学时数四分之一左右。教学内容上也比较充分地吸收了群众智慧,增加了本厂创造发明及合理化建议,以及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校开设课程已从原有的二十多门减少到十五门。学员只需三年时间就可毕业,成为本专业范围内具有工程师水平的新型劳动者,比原来学制缩短了一年。工人们都兴奋地把新的教学计划称为多、快、好、省的计划。
现在,这个学校教学改革工作已告一段落。工厂党委正准备按照新教学计划,发动群众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材,并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这个工厂开办的其他学校也已学习这一经验,开始进行教学工作的改革。(附图片)
上海冶炼厂业余冶金学院工人教师王九伯,正在给青年工人和外厂来的实习生讲课。 本报记者 陈娟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