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来自首都的新“炮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12
第4版()
专栏:福建前线通讯

来自首都的新“炮手”
前线记者集体采访
文艺界在福建前线慰问的日子里,给英雄的三军战士带来了极大的鼓舞,特别使战士们念念不忘的,是慰问团人员和战士们并肩作战,一起欢庆胜利。
在一个月色溶溶的夜里,文艺界福建前线慰问团副团长田间率领的作家、音乐家、艺术家,在炮手们热情欢迎中进入了炮位。这晚,他们是来当“新兵”的,要亲手惩罚敌人。九时三刻,阵地上传来炮击小金门某军事目标的命令。田间、孙福田等像战士一样,手握拉火绳,全神注视着班长的口令。他们又是欢喜,又是紧张。霎时,电话耳机中传来了“放”的命令,一阵炮声震天动地,各炮同时开了火。
“好!你们打得好!”炮手们赞扬着。
魏金枝、陈笑雨、瞿希贤、米谷、郑律成等接着在部队首长准许下,也拉绳开了炮。炮位里热气腾腾,大家异常兴奋。他们说,习惯于用笔进行战斗的人,也用大炮进行战斗,纵然是短暂的一瞬,也很值得珍惜。打完炮后,许多人写了诗。田间在一块炮弹箱盖上挥笔题了一首诗,米谷在诗的右下方画了一门大炮。曲艺演员刘淑贞要求班长给她题词留念。班长汤永发在她的小本子上写道:“你打得很好,够个炮兵。”刘淑贞立即在班长的本子上写道:“班长同志,假如祖国需要,就请你下命令吧!”
慰问团当场为战士们表演了许多节目。
在另一个炮兵阵地上,首都文艺界福建前线演出慰问团副团长薛恩厚率领的文艺工作者,也被批准参加了战斗。五十多岁的薛恩厚,左手叉着腰,右手握着拉火绳,很像熟练的老兵,等待着班长的发射命令。当班长喊出:“为祖国社会主义,为解放金门、台湾,开炮!”霎时,火花耀眼,硝烟弥漫,炮弹发射出去了。响声刚落,薛恩厚向班长报告说:“发射完毕!”炮地上响起一片掌声。班长对薛恩厚说:“打得好!”薛副团长笑着回答:“没有你们能干啊,我们是来学习的。一旦祖国需要,我也要报名当一名炮兵。”战士们都呵呵地笑起来了。接着,慰问团的希扬、梅阡、孟希非等也都参加了炮击。
当慰问团同志离开阵地的时候,战士们恋恋不舍地把他们送上汽车。班长王云水在汽车开动以后,还大声喊道:“请告诉首都人民,放心生产吧,前线有我们……”
(新华社福建前线11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