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山村处处有诗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13
第6版()
专栏:

山村处处有诗人
本报记者 周祖佑
在四川省叙永山区一个乡村的粉墙上,我看见几行巨大的标语:“诗的时代,诗的国家,诗的人民,诗的生活。”这些话正好概括了这个偏僻山区给我留下的异常深刻的印象。
来到这个山区,真像进入了一个诗歌的世界。几乎每个农业社都有“红色诗墙”,每户都有自己的创作栏或诗歌园地。树上悬挂着一块块诗歌牌,甚至岩石上也遍贴着各色各样的诗传单。红专学校、农业技术研究所、妇产院、公共食堂、运动场,处处有赞颂的诗篇。在五星社的农业技术研究所门口,我读到这样一首诗:“要做专家有何难,只要敢想又敢干;我们就是智多星,我们就是巧鲁班!”
中共叙永县委宣传部部长刘鼎铭告诉我,这个只有三十万人口的过去文化极端落后的边缘山区,在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后,已经出现了五万多个工农作家、诗人和歌手,他们遍布在各个山村,其中80%以上还是今年新摆脱文盲的农民。他们创作的山歌、快板、曲艺等多达六百万首以上!不仅县、区、乡和农业社出版了诗选,近百个农民诗人还编印了自己的诗集。
在这些诗人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刚入学校的小学生。天池乡劳动八社六岁半的孩子蒋忠林,还未上学念书,但是常常跟随爸爸、妈妈进民校,现在居然也会作诗。最近泸州专区文化检查团到那里检查,这孩子当着检查团的人提笔作起诗来,他写道:“太阳出来红又红,今年生产大不同,社员努力加油干,个个争取当英雄。”
农民诗人阮光辉是这里的多产作家之一。他大约写了近万首诗!而这位解放前作过雇工的农民,在今年5月以前还是一个只识二百来字的文盲!我看过他的一本诗选,里面有生活之歌、劳动曲、技术革新谣、战鼓篇、体育锻炼诗组等十多辑,包括九十多首诗。有“知识本自工农来,科学之花遍地开,社会主义新时代,工农专家最多才”等豪迈的诗。诗选的卷首,有四句题词:“社会主义新时代,劳动人民登文台;挥笔写下豪壮语,一代诗风出口开。”这真是恰当的评价。
我还访问过一户“诗人之家”。这家的七口人中,除了一只眼失明的老母和两个两、三岁的孩子外,五十六岁的父亲、十岁的妹妹、妻子和年青的主人喻仲祥,全都是诗人。他们全家创作的诗歌在三千五百首以上。在他家的墙上,有一个创作栏,谁有了新作品,就贴上去,让大家吟咏、批评。有的夜晚,诗人们还在一起举行诗歌晚会,研究新的主题,进行集体创作,可惜他们的作品全给县文化馆搜集去布置展览会去了,我没能看到。
每当劳动最紧张的时候,他们创作的诗歌也最多、最新、最美。在前一时期抗旱保苗的严重时刻,永宁河两岸数千农民日夜车水上坡,抢救禾苗,他们一面车水,一面还编唱诗歌,两岸歌声此起彼和。他们唱道:“一人唱歌歌不多,一人车水水不多;千万水车辘辘转,车干长江与黄河。”本来农业社规定夜半十二时收工,但人们越唱越有劲,往往坚持到两、三点以后。最近这里掀起办人民公社的高潮,新的诗歌又产生出来。江门乡新脱盲的农民许邦旭的诗,流传得最广。他写的是:“跃进山歌震九天,嫦娥听见思凡间;找到公社来报名,愿当社员不当仙。”从这首诗可以看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想像力是多么丰富!只有我们这样的时代才能出现这样众多的新型诗人。愿诗人们为我们的伟大时代描绘出最壮丽的史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