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抓住小麦大丰收的钥匙 陕西提早冬灌 提早追肥 提早进行田间管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14
第3版()
专栏:

抓住小麦大丰收的钥匙
陕西提早冬灌 提早追肥 提早进行田间管理
本报西安13日电 记者评述陕西省提早开展麦田冬季管理的意义说:今年,陕西省农民提早一个月开展小麦田间管理工作,这是全省农民为促进明年小麦大丰收的又一次胜利进军。
今年,陕西省播种的两千四百多万亩小麦,质量良好。深耕、施肥和密植等措施,都基本上达到了中共陕西省委要求。在麦苗出土后,全省农民普遍进行了查苗补苗,有些地区的人民公社,还把所有的麦田分类排队,指定专人管理,加水加肥,限期消灭三类苗。现在,陕西榆林专区各县已开始进行冬灌,每天浇地十万多亩,估计半月内即可将全部麦田浇完。关中地区的农民也正在紧张地进行打畦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已打畦九百多万亩,占水地麦田总面积的65%左右。泾惠、渭惠和洛惠等渠灌区还普遍改大畦为小畦,改长畦为短畦,提高灌溉质量。宝鸡、鄠县、武功、盩厔等县发动群众突击积肥、造肥,计划每亩麦田施追肥两万至十万斤。
往年小麦下种后,大部分麦田不再加工加肥,少数麦田追肥、冬灌也往往要拖到12月进行,大大影响了麦苗的分蘖能力。因此,每年都有不少的三类麦田,缺苗率达10%—30%。根据各地农民的经验:小麦增产的程度与每亩的穗数关系很大,而穗数的多少又决定于冬季的有效分蘖。如果在冬季加强田间管理,使土壤中的水分充足、养分丰富,小麦的分蘖就会增多。明年陕西省的小麦产量计划要比今年增加四、五倍,关中地区亩产要达到一千五百斤左右。要实现这个产量指标,每亩必须有一百五十万穗以上,而今年各地的麦田播种量一般都在三十斤以上,每亩出苗五十万株左右,这就要求每株至少有三个以上的有效分蘖。因此,当前在栽培技术上,必须尽量促进小麦早期分蘖,抑制后期分蘖。(后期分蘖多半不是有效穗子,消耗养分,影响通风透光。)
为促进小麦冬前分蘖,现在各地较往年提前一个月,给麦田追施苗肥。根据农业研究部门的试验观察:小麦追施苗肥,冬前每株分蘖二点四五个,不施苗肥每株分蘖一点六九个。由此可见追施苗肥的重要作用。关中有句民谚说:“十一月上‘金’十二月上‘银’正月上土”,意思是施追肥愈早愈好,因为农家肥料多为迟效肥,分解较慢,上的太晚,在小麦分蘖时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为此,全省各地今年不但增加了追肥数量,而且提早了追肥的时间。宝鸡县群众组成十万大军突击积肥,计划在11月份积肥一百六十亿斤,并且采取边积边运的办法,目前已完成总任务30%。盩厔县已把全县参加农业生产的全部劳力进行了专业分工,划分四个战区开展积肥追肥运动,现已积肥二十七亿斤,计划每亩追肥十至二十万斤。各地在积肥运动中,还通过辩论形式批判了那些认为“今年小麦施底肥多,不需要追肥”的错误论调,按照小麦生长发育规律,冬前需肥量要占总需肥量的二分之一,根据调查:今年陕西省亩产千斤以上的小麦丰产田,每亩施用农家肥料五万斤以上,明年各地的小麦亩产要求达到一千五至两千斤。而今年的施肥量平均只有两三万斤。因此今冬明春仍然必须大量追肥。
现在,陕北地区已开始冬灌,关中各大型渠道也将在最近陆续放水。冬灌的农民对于冬灌的增产效益虽然置信不疑,可是对于早冬灌的增产程度还缺乏经验。最近武功县薛团乡、兴平县西吴乡、埠寨乡等地群众,分别以当地历年来所作冬灌试验实例,向附近群众宣传了早冬灌的好处。根据这些乡的试验结果,早冬灌比晚冬灌的麦苗分蘖多,根多根深,生长健壮。每亩产量平均高出16%—20%。这些宣传引起了周围群众的注意,现已着重准备提早冬灌。但也有些人以为今年的雨水多,用不着冬灌了,经有关部门发现后,曾及时进行了批评和纠正,并从客观条件方面分析了今年冬灌的必要性。根据历年来的试验观测:小麦全生长期的耗水量共为二百七十立方公尺,冬季耗水量占24%,折合天然降雨量一百零五公厘。目前,各地的降水量虽已接近这个标准,但如果减去径流、蒸发和土粒渗透外,能供给麦苗吸收的恐怕还不到一半。同时,上述定额是过去浅耕时的耗水量,也不包括为明春储备的水分。如果以今年的深耕密植等条件看来,现有的降雨量仍是不够的,必须以冬灌补充其不足部分。
根据历年冬灌后容易发生地面板结裂缝现象,今年各地农民准备在冬灌后,立即进行冬锄冬耙耱,松土保墒防寒保苗。
由于今年各地麦苗密度大,播幅宽,宝鸡、武功等县群众,还创造了一种适宜于园田化使用的小锄,锄地质量很好,受到附近群众的欢迎。此外,乾县、朝邑等县在进行查苗补苗和冬锄时,结合防治病虫害,使麦苗在幼苗期间株株健壮、安全过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